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略主动
作者:来点猪头肉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最新章节     
    黄道婆这样的人材流芳千古,被当地百姓立祠奉祀、树碑立传,那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她带给了太多人帮助,小一点的说松江当地不少人受到了她的好处。往大了说,整个江山都因为她的一些贡献享受到了巨大的福利。
    尤其是她现在已经不在世了,所以给与一系列的身后哀荣那也是应该的。
    其实朱允也明白,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人看不上工匠,这也是朱允将一些工匠调到武苑的原因,说到底还是现在的一些普世价值问题。
    将工匠调进武苑,让他们成为军户,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给他们算军功,这样阻力就会小很多。给与他们一些文官的官职不太好,除了文官集团的抵触,同样也是因为工匠未必就是在乎一个低级的文官官职。
    成为军户、得到军职,哪怕是一些中低等的,也可以让子孙后代承袭一些职务。
    搞定了一些事情,朱允自然觉得开心,回到皇宫后也就准备接下来的工作。
    老朱看了看朱允,说道,“你的那些火铳、火药、火炮,都如何了?”
    朱允瞬间得意起来了,“先前火药司管了不少事情,五军都督府、工部也都管着。我就觉得太多事,婆婆多了当媳妇的就难受,还是直接管着比较好。”
    老朱也不说什么,主要就是先前制作火器的衙门确实不算少,不过那也是事出有因。
    一方面是担心某些衙门一家独大,二来就是很多的军械需求量大,三来自然也就是制造成本以及调配等等一系列问题了。
    制作火器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靠近煤矿靠近铁矿,这样制造成本肯定会下降不少。
    朱允继续说道,“其实我这个武苑的作坊过些年就独立出来,这边只是研究技艺,学会了还是要传授给其他的一些卫所,让他们也会制作火器。”
    老朱就问道,“那你就不担心泄密的事情?咱可是想到了这些,那些鞑子的兵器要是和咱们一样了,大明儿郎怕是要多流血了。”
    有这样的担心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工匠担心技术传开了没有自己吃饭的手艺。
    而朝廷实际上也是一个样,不会轻易的允许一系列的技术等等传播开来。
    大明不准一系列的铁器进入草原,茶叶、瓷器等等,也都是成品出售,很多的技术都是要保留在大明境内。
    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
    朱允得意洋洋,说道,“以后我只要管着工匠,咱大明最厉害的工匠都在我手里。不归工部管、不归五军都督府管,这多好!”
    老朱眯着眼看了一眼,有些没底气的说道,“到时候你想要造个机巧的小玩意儿,那也没人拦着你。你想要造个金屋,也没人能拦着你。”
    这说的,以至于朱允都怀疑自己在老朱眼里都要成木匠皇帝了。
    老朱坐了下来,说道,“任亨泰还回来?”
    朱允点头,“本来就路途遥远,这一趟事情还多,估计得明年才能。咱们的礼部尚书还是有些本事,这一次出使挺好。”
    目前得到的反馈就是任亨泰出使安南算得上是宣扬皇威,安南那边对于大明这个宗主国前后派出两位状元郎出使,也是感觉到与有荣焉,这也是一桩雅事。
    都说东瀛学到了不少儒家文化,高丽那边也自称是小中华,实际上不能只是看着东亚,东南亚那边也有不少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是中华文化圈的一员。
    老朱就有些担心的说道,“这人是个有本事的,就是一肚子坏水。说着之乎者也,实际上也没有多少好心思。”
    朱允就问道,“祖父,你是收到了什么消息?”
    “这任亨泰饱读诗书,还是礼部尚书,这些年也是帮忙制定礼法、宣扬教化。”老朱就没好气的说道,“他家里头有蛮人作为奴仆,说是在安南更是如此。”
    朱允的脸上顿时精彩了,这任亨泰也算得上是玩的花了。
    不过仔细想想看好像也没什么问题,这些个士大夫有些时候就是这么的矛盾。
    一边说着宣扬教化等等,可是动不动就将一些少数民族、异族不当回事。蛮人什么的在任亨泰这些人眼里,实际上也就是那么回事。
    不通教化,在他们眼里甚至都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人!
    朱允想了想,说道,“他不至于带着一个孩子回来吧?”
    老朱冷哼一声,说道,“现在看来还不至于,瞧不上那些蛮人女子。让他出使安南,他倒是好。谕以谨边方,又书述朝廷用兵之故,予以安慰,安南民众为之欢悦。可是私下里呢,作威作福的!”
    “也没什么好说的,他是礼部尚书,是咱大明的重臣,到了安南自然有人巴结着。”朱允就笑着说道,“只要不误了事就好,我就怕出现个睡了安南王太后的。”
    汉朝的使者玩的野,唐朝的使臣也不算安分。
    一人灭一国,或者是打杀藩属国君臣的,这都是存在的事情。
    说到底就是背靠强大的宗主国,所以有些使臣就是这么的硬气,一点都不玩虚的。
    “这人先用着,你手底下的文官迟早是要收拾一番。”老朱就说道,“六部尚书还不到一半是你的人,这不太好。”
    朱允有些不服气了,“这么说就不对了吧,六部尚书大多数身上都有着太孙府的标签了。”
    老朱嘲笑说道,“任亨泰是咱安排到你手底下的,杨靖几个也是咱手底下的人。思来想去,六部尚书也就是郁新和齐泰算得上你的人。”
    齐德,这也是给老朱赐了名字,成为了齐泰。
    朱允也不在意,乐呵呵的说道,“谁的人不要紧,用着顺手、能为朝廷办事就行。”
    朱允随即问道,“五叔这两天就要到京了,总该说说让五叔回来做什么了吧?”
    老朱就严肃起来,说道,“让他去盯着你四叔,好不好?”
    朱允吓了一大跳,连忙说道,“祖父,我四叔可是老实本分的性子,再说了,五叔在四叔手底下过不了一招,让他过去肯定没用。真要是用人,三叔现在在忙其他事情,让二叔去盯着,这总行了吧?”
    老朱立刻摆手,笑着说道,“就知道护着你二叔、五叔,你五叔不成器,你以后多照应点。你二叔也不老实,先敲打他几年,不能让他故态复萌。”
    朱允就再次问道,“祖父,咱们不开玩笑,四叔那里肯定不会有什么事。”
    “你喜欢打仗,说不定明年还要打仗。”老朱叹了口气说道,“咱本来是想着在辽东清剿野人,现在只能再等等。你十七叔那里出了事,有骑兵塞见到了鞑子遗落的衣甲。”
    朱允就立刻严肃起来了,“鞑子现在还敢寇边?”
    不怪朱允这么乐观。
    徐达等人北伐成功将元顺帝赶回漠南,之后元顺帝的儿子们嗣位称之北元。
    只是捕鱼儿海之战后,北元小朝廷官僚体系被彻底完结,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又被也速迭儿,这也是北元第一次弑君事件。
    脱古思帖木儿败亡后,北元大汗权力衰落,异姓贵族势力膨胀。也速迭儿也死了,现在蒙古部族还在内斗呢。
    老朱就说道,“咱就是怕这些事情,虽说那些鞑子早就没了元气。只是胡人多奸,示弱于人。说不准那些人就是设伏了,想着要伏击咱大明军将。漠南初定,咱们现在不能出差错。”
    这一点朱允完全认同,现在漠南看似是被大明掌控着,也有一些蒙古部族归附。
    但是那些蒙古部族是不是真的忠诚,这也非常难说。尤其是一旦那些人看到大明在漠南站不稳脚跟,或者是失去了现在这样强势的碾压能力,说不定就要动心思了。
    老朱继续说道,“该让你四叔领兵了,选精卒壮马去大宁、全宁。和你十七叔合兵,找着机会就杀了那些鞑子,让他们不敢再南下。”
    朱允就点头,“让五叔回来,一个是让他带着旨意去四叔那,第二个怕是要让五叔率河南都司精锐去北平巡逻了吧?”
    老朱还是非常欣慰的,他这个孙儿虽然有些时候太有主见、太有想法,这让老朱觉得有些难以掌控。
    不过这绝非坏事,因为老朱舍得放权,他只是担心自家孙儿瞎折腾而已。
    他最满意、最骄傲的地方,自然也就是自家孙儿的眼界非常开阔,对于很多的事情也都是能够看得清楚、明白。
    “咱现在就是怕那些事,鞑子那边现在是在动荡,估计也就是厮杀、夺权。”老朱严肃起来,说道,“打赢了的实力要强盛不少,没了活路的就要想着南下了。”
    朱允也严肃起来了,“辽东、大宁这些地最有可能,西北那边他们过不去,也不敢去。”
    老朱点头,“你二叔、三叔在西北,鞑子自然不敢犯虎威,咱也在那边有不少兵马卫所。北平、辽东这边就差了些,鞑子最可气之地就是太能跑了。”
    鞑子或许想要反攻,想要重新南下夺得燕云十六州等地。
    不过他们只要不是失心疯,也会明白现在根本不具备那样的实力,就算是统一了草原也不见得就能够和现在的大明展开决战。
    只是这些游牧民族有个难缠的地方就是打不过就跑,犯边劫掠一番后就退回草原。到时候想要找到这些人也就难了,大明就算是想要决战都招不到人。
    这无疑是非常棘手的一件事情,这些流窜的敌人是最难消灭的。
    朱允仔细想了想,说道,“现在同时在西南、北边打仗,我觉得问题倒是不大。”
    老朱开口说道,“广西那边一点都不用担心,十万大军还未到,估计那些土司就要吓破胆。北边的事情咱也不是太担心,他们打不过咱。”
    老朱自然有这样的底气,现在可不是什么战略决战,这些甚至只能算得上中小规模的战争而已,对于大明来说自然也就算不上特别大的负担了。
    有着足够的实力,自然也就会显得底气十足,哪怕是开启两条战线都不成问题。
    朱允想了想说道,“西南那边问题不大,先不说十万大军,就是土司手里兵马不会太多。麓川咱们都收拾的厉害,土司自然也不在话下,无非就是时间多少,以及后续的镇抚。”
    老朱也点头认可这个说法,西南那边打仗反而是小事,而是要镇抚,不能让那些时常出现一些叛乱,要不然要必然会牵扯到朝廷不少的兵马和钱粮。
    在西南不只是要用军事手段,政治手段同样是无比重要的措施。
    至于北边也没有太多需要担心的地方,只是小股鞑子寇边,不需要动用太多的兵马。
    就当做是诸王秋猎好了,反正每年大明的镇边藩王都是需要去巡边的,只是这一次要打仗而已,是要寻找敌人的位置予以剿灭。
    在这里基本上就是不需要考虑太多的政治了,只有将那些人彻彻底底的打怕了才行。
    朱允沉默许久,才说道,“鞑子估计这几年就要回点元气了,估计他们的内斗也是要分出个胜负了。真要是不用兵打一场大的,他们迟早要卷土重来。”
    老朱也认可的说道,“就是说啊,这才多少年呐,这些个鞑子就有了些元气。不给他们一些狠的,迟早就要挥兵南下了。”
    想着心事的朱允忽然间感觉不对,立刻抬头就看到了老朱的目光。
    朱允不确定的问道,“祖父,你的意思是以后我要一直对北边用兵?”
    老朱露出笑容,“也不是一直要用兵,不是每次都是几十万大军出征。咱就是想着你一直打着他们,打的他们无力休养生息就行。怎么打、如何打,你心里有分寸。你打个十几年、二十年,咱重孙就能坐个太平皇帝了!”
    朱允一想也有道理,在掌握着战略主动权的时候,千万不能客气,不能让鞑子真正的恢复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