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朝会反响
作者:塞外闲人一枚   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最新章节     
    中元帝国,中元城,皇城,太极殿
    今天,又是一旬一次的大朝会,陈伽罗端坐在龙椅之上,认真的听着朝臣们上奏政务。
    自从陈琦领左都御史职,将御史台彻底改制后,大批只会耍口活儿的御史中丞和谏议大夫被清理到了其他部门,御史台正五品以上的官员就只剩下了两位有资格参加朝会了。
    没有了御史台无休止的弹劾和参奏,陈伽罗觉得这朝会好像清静了很多,不再像之前那样乱糟糟的了。
    对于这点,陈伽罗还是非常满意的。
    等到内阁首辅和六部尚书分别上奏完各自负责的政务后,大太监秦如意看了一眼朝堂中站立的众臣,见无人出班奏事,便开口问询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御史中丞刘怀明见无人出班奏事,便手持笏板,走出了文官队列。这倒不是刘怀明谦虚,让别人先出班奏事,单纯就是因为他品阶太低了,太着急出班奏事,容易被人嫌恶,说他别有用心。
    刘怀明冲着龙台上端坐的陈伽罗躬身一礼道:“臣,御史中丞刘怀明有本启奏!”
    陈伽罗眼皮微不可察的跳了一下,这段时间,御史台过于安静了,让他都忘记了朝廷还有这么个单位了。
    陈伽罗也很好奇,刘怀明今天到底是想要参奏什么事情:“准奏。平身!”
    刘怀明起身,双手执笏,朗声道:“启奏陛下,经御史台查明,齐国公姜淼于十日前突然暴毙于府中。其子嗣,妻妾为夺取国公之位,秘不发丧;各遣亲信传信于外人,相助其等夺取世袭之位。”
    “齐国公一脉,忠烈守节,乃群臣之表率。奈何后辈儿孙无德,贪恋权势,竟然置亡者于不顾。”
    “臣请陛下圣明裁决,尽快助齐国公姜淼入土为安。”
    陈伽罗愤怒的一巴掌拍在了龙案之上,骂道:“混账!这些混账东西,真真是贪心不足,贪心不足啊。”
    “来人!”陈伽罗冲着殿外喊道:“命靖安侯石泉带领一千禁军,前往齐州府,亲自主持齐国公姜淼的治丧仪式。将姜淼的妻妾子女,全部押入大牢,听候处理。”
    靖安侯石泉迈步出班,脸上的怒色根本掩盖不住。石泉的父亲曾经是初代齐国公姜舒的侍卫统领,跟随初代齐国公姜舒参加过‘神谕之战’,后积功获封永安县伯爵。
    后来,石泉自己又跟随二代齐国公姜秩,镇守东境海防数十年,参与过大小战役近百次;后来石泉父亲去世,石泉承袭了永安县伯爵位,因其功勋卓着,陈伽罗特别加封其为靖安侯爵。
    石泉父子两代人,跟随了两代齐国公,才有了今天的功成名就。他们一直都是毫不避讳的对外宣称,他们就是齐国公的家奴,愿意为了守护齐国公血脉,献出自己的生命。
    陈伽罗并没因为石家的表态就对石家有什么意见,反倒是对他们的忠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后来,姜淼不知道抽什么风,不仅对姜氏一族的分家进行了驱赶,还将石家这样忠诚于齐国公府的家族都进行了切割,真正的将齐国公府变成了孤家寡人。
    石泉回班后,刑部尚书顾全迈步出班道:“陛下,关于齐国公府一事,臣有本奏。”
    陈伽罗面色冷肃:“讲!”
    顾全道:“据刑部密探查明,齐国公姜淼于儿时坠马,伤及了根本,失去了传宗接代的能力。可是他的妻妾这些年来却都有子嗣诞下,长子姜煜,今年已经十八岁了,幼子姜焢刚出满月。”
    “此事在青州府传的沸沸盈天的,已经被很多三教九流之辈,编成画本,戏剧,到处传播了。”
    “而且,今年年初,姜氏三兄弟在京郊城外爆发冲突,二公子姜烨杀害了姜家世子姜煜,被三公子姜炫检举揭发,判斩于闹事。更是将齐国公的那点丑事闹得人尽皆知,甚至伤害到了朝廷的颜面。”
    “臣以为,此事朝廷当小心应对才是。”
    陈伽罗听完顾全的话,脸更黑了。
    齐国公府的这些事儿,他早就知道,只是碍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实在是无法对齐国公府里的这些腌臜事儿进行处理。
    甚至,陈伽罗为了保住齐国公府的颜面,还数次出手,弹压了一些弹劾齐国公府的奏折。为的就是尽可能保住齐国公府两代名臣的颜面。
    奈何,姜淼那个蠢货,就是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为了一己私欲,竟然强行将齐国公府进行了分家,导致齐国公嫡系一脉后继无人,只能让那些个杂种们来滥竽充数。
    最关键的是,这些杂种们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什么丧尽天良的事儿他们都能做的出来。一桩桩一件件,株连九族都算是从轻发落了。
    现在,他们更是为了一己私欲,置死者于不顾,简直就是禽兽不如。
    如今,姜淼这个嫡系血脉已死,齐国公嫡系一脉后继无人。陈伽罗是再也不准备容忍这些禽兽不如的狗东西了。
    陈伽罗环视了一圈满朝文武,冷声开口道:“朕自继承皇位以来,始终不愿意对功勋之后过多责难。念及你们先辈功勋,想着能保护就尽量保护。”
    “可是,这些年来,你们这些功臣之后,又是怎么报答朕的呢?”
    “就说这姜淼吧,这些年来,弹劾他的折子还少吗?朕压下去多少了?你们让朕怎么做?”
    陈伽罗愤怒的一掌拍在了龙案之上:“传旨,命三皇子陈琦结束东境差事后,亲赴青州府,查察齐国公府之事。所到之处,如朕亲临,凡遇诸事,皆可便宜行事。不论牵扯到任何人,绝不姑息。”
    秦如意:“奴才领旨。”
    陈伽罗看向满朝文武:“今后,朕将不再顾念先辈之情分,不论涉案之人地位如何,皆以律法为准。该杀的杀,该判的判。朕将绝不姑息。”
    “你们回府之后,也好好约束族中子弟,切莫做那些个伤天害理之事。否则,一切后果,你们自己承担。”
    众臣:“诺!”
    陈伽罗深呼吸一口气,将胸中的怒火压下。
    朝堂内,鸦雀无声,无一人敢再出列奏事,唯恐惹怒了这位皇帝陛下。
    秦如意也是尽可能的将自己的身形隐藏起来,不敢再上前询问是否有人奏事。
    “报!”一名身着铠甲的御林军从太极殿外跑了进来,双手托着一个木盒,单膝跪地行礼道:“启奏陛下,定东王府传来捷报。”
    陈伽罗冲着秦如意使了个眼色,秦如意点头后,飞身来到了御林军身前,接过了御林军手中的木盒。
    秦如意转身回到龙台之上,御林军退出了太极殿外。
    陈伽罗接过秦如意递来的木盒,用龙案上的匕首撬开封口的火漆,打开木盒后,取出了木盒中的锦帛。
    陈伽罗仔细的看了一遍奏疏,原本阴沉的脸上,挂上了一抹快意的笑容。
    陈伽罗:“好,好,好。”
    “真乃朕之麒麟儿也。哈哈哈哈哈哈!”
    陈环看向陈伽罗,小心询问道:“父皇,可是三弟那里有所收获?”
    陈伽罗开心的点点头:“嗯。不错。”
    “凌锦上书说,八日前,陈琦亲率禁军,定东军,齐州府军,于定东府南百里处的日出峡谷,全歼了来犯的五千倭寇。缴获了倭寇所乘坐的战船三艘,假钢兵器六千,钱粮数十万石。”
    “三日前,陈琦又亲率禁军和齐州府水师,继续进剿倭寇老巢。”
    “凌锦和陈琦估计,此次一战,东境海疆未来五年内将再无大规模的海寇之忧。东境百姓将有时间慢慢的休养生息了。”
    文武群臣闻言,脸上也都露出了开心又畅快的笑容。
    堂堂中元帝国,这些年来被那些个倭寇袭扰的手忙脚乱的,这不仅使得朝廷和皇室的颜面无光,让他们这些自命不凡的文武群臣也很是丢脸。
    陈琦毕其功于一役,竟然一次性就将五千多倭寇尽数剿灭,还给了东境海疆一片安宁祥和。这简直太给力了!
    文武群臣齐声道:“臣等,恭喜陛下。三殿下威武。”
    陈伽罗满意的点点头:“好啊。好。大家同喜。”
    “传旨,三皇子陈琦,定东王凌锦,齐州刺史姜灵,忠于国事,劳苦功高。朕心甚慰。”
    “着三皇子陈琦审核各军功绩,上表请封。内阁中枢无需审核,直接按表封赏即可。”
    文武群臣听到陈伽罗的话,全都愣在了原地。
    历朝历代,审核军功都是督军的职责,上表请封也是由督军和主帅联名上书请封。从来没有说让主帅亲自审核军功,亲自上表请封的先例。
    更别说,陈伽罗甚至连内阁中枢复审都给免了,直接按表封赏。这……这得是多大的信任啊!
    不过,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的,不是那些和陈琦有嫌隙的文武大臣;而是和陈琦关系最好,从小一起长大的太子陈环。
    陈环:“父皇,儿臣以为,此事不妥。”
    陈伽罗有些疑惑的看向陈环:“哦?怎么说?”
    陈环道:“父皇,三弟行事,一向奉公守法,光明磊落。对于因私废法之事,向来是深恶痛绝的。”
    “父皇爱惜三弟,信任三弟,儿臣可以理解,群臣也可以理解。”
    “只是,主帅亲自审核军功,亲自上表请封,从古至今,都无此先例。”
    “儿臣和群臣也相信三弟不会因私废法,虚报军功,欺上瞒下。”
    “只是父皇若率先开此先例,恐怕那些别有用心之辈会以此妄议三弟,给三弟带去不必要的麻烦。”
    “三弟自己,也不会愿意做此等开先例之事的。”
    “故,儿臣以为,父皇还是遵循先例,派遣兵部官员前去督查军功,审验功绩为好。”
    陈伽罗点点头:“好吧。那就让兵部侍郎刘勇,亲自前往定东王府,督查军功,审验功绩。”
    “然后再论功行赏吧。”
    群臣:“陛下英明!”
    陈伽罗再一次打开定东王凌锦的奏疏,认真的又看了一遍,越看,脸上的笑容越盛,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群臣见状,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有什么比比打胜仗更让所有人感觉到畅快的事儿呢?
    秦如意趁着这个功夫,宣布了散朝。
    文武群臣再一次向陈伽罗道喜后,退出了太极殿。
    陈伽罗喊住了准备和群臣一同退下的陈环,看向秦如意道:“去,传旨给紫阳宫。就说朕和太子今天在紫阳宫用膳。”
    “是!”秦如意领旨退下。
    陈伽罗微笑着走到陈环身边,伸手拍了拍陈环的肩膀道:“走,陪朕走走。”
    陈环:“是。”
    父子二人绕过屏风,向着太极殿后走去。
    陈伽罗轻咳一声:“环儿,朕准备在皇太孙百日宴时,提前为陈琼和陈琦封王,你意下如何?”
    陈环点头道:“遵照祖礼,皇子成年及冠后,方可封王。”
    “不过,这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皇祖父在位时,就曾因四伯屡立战功,在四伯年满十六周岁时,提前给四伯封了王爵。”
    “二弟和三弟年仅十四岁就外放为官,二弟镇守西境 ,屡立奇功,在西境百姓中威望颇高,功绩丝毫不亚于四伯当年;提前封王,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三弟,他这些年,一直专注于丰都驿的政务处理,劝课农桑,军功方面略有欠缺。”
    “不过,此番东境一战,三弟功绩斐然,军功方面的短板也得到了弥补。”
    “儿臣以为,三弟提前封王,也没有什么问题。”
    陈伽罗微笑着摇摇头道:“陈琦的军功,可丝毫不逊色于陈琼啊。”
    “刚才朕之所以没有让秦如意宣读凌锦的奏章,就是因为有些事还不便为外人道。”
    陈伽罗从袖筒中取出凌锦的奏疏,递给了陈环。
    陈环双手接过奏疏,打开后认真的看了一遍,脸上的顿时挂上了微笑。
    陈环:“哈哈哈哈。三弟真的是,胆魄不凡啊。”
    陈伽罗扭头,看向东境方向:“奇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