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能人唐尚珺,一共参加了15次高考,第15次被退档。
我身边同样有对考公务员抱有执念的人,全职6年考公务员,先后参加7次公务员考试,只有两次进入面试,最终也没能考上心仪的岗位,无奈当了政府临时雇员。
他父母操碎了心,和他同时参加工作的,都已经成了大领导。
他原来是有编制的,东北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参加编制考试,就考上了市直单位事业编。
据他所说,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这并不是他理想中的单位,没有实权,工资较低,没有额外收入。
其实我觉得他想多了,现在哪个单位都没有额外收入,也没有特权。对于普通人来说,进入体制内最大的优势就是收入稳定,相对来说工作压力较小而已。
第二,单位属于“三线局”,接触不到主要大领导,不能进入领导视野,提拔机会也少。况且他是事业编制,提拔起来困难重重。
第三,他的性格使然。他本来心高气傲,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在单位,他学历最高,恃才傲物,但是偏偏眼高手低。
他认为自己有本事,不屑干一般工作,领导交办的复杂工作,他又不能保质保量完成。
同时,和同事关系也不好。渐渐的,同事就把他孤立了。这几方面因素加起来,导致他和领导同事的关系非常紧张。
有一次,他把一个重要工作干砸了,领导批评了几句,他直接和领导拍了桌子。领导早就对他有看法,一个新入职的,做错了事,不但不承认,还这么有个性。
领导说你如果不干的话,可以辞职走人,没人拦着你。不知道是意气用事,还是早有预谋,当天就辞了职。
他做事不计后果,如此轻率,出乎所有人意料,把大好的工作辞了,他父亲气的大病一场。只是他自己还不知道,接下来会为自己的任性付出巨大代价。
当时,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有能力有水平。毕业第一次就“轻轻松松”考上了市直单位事业编。再用点心复习,考个公务员,还不是和玩似的。
从此,他开启了漫长且倍受煎熬的考公之路,6年来,再也没有成功过一次。最初,他把起点定的很高,只参加国考,并且是国家某部委的岗位,不考虑参加省考。
2018年,他人生的第一次国考。据他本人说,第一次也没怎么专业的复习。再加上刚刚辞职两个月,就匆匆忙忙的参加了考试。
结果距离面试还差7分,根本摸不到面试门槛的边。据说和他同时竞争的都是清北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我们并不认为硕士生和博士生擅长考试,但是在智商上,应该是更胜他一筹。
由于他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很宠爱他,也深信自己的儿子能力强。他说服了父母,没有继续找工作,而是在家里全职复习国考。
2019年,他卯足了劲复习一年。父母劝他最好也参加省考,多管齐下有保险。但是他不听话,根本“看不上”省考,以为凭自己能力,肯定能进考上国家公务员。
第二次成绩倒是提高5分左右,但是距离进面试还差3分多,别人劝他放弃国考,参加省考,他却看到了希望。
2020年,他报了某辅导班,发誓一定要考上。依然不参加省考,迎来了第三年国考。发挥得还不错,以为胜券在握,成绩比原来提高了8分。
如果报考往年的岗位,笔试成绩第一,但是今年的岗位,排名第7,无缘面试。
2021年,转眼他在家已经呆了近三年,父母劝他参加国考的同时,也参加省考。他终于放下了高傲的姿态,报考了一个省政府岗位。
对于第一次省考,他可能心态太过于放松,过于“轻敌”,也可能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国考。省考与面试分数线差了一分。这对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绝对是个不小的打击。
在不断自我否定下,他参加第四次国考,毫无悬念,依然没有进面试,分数一年不如一年,这下他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实力,彻底放弃了进军国家部委。
2022年,他全力复习省考,并且调整报考岗位,报考了大连市政府岗位。虽然考了第一名,但是仅有0.02分的优势,面试被对手成功“翻盘”。
这次他父母和他都慌了。转眼已经过了五六年时间,全力拼搏,才进了一次面试,对他的自信心也是个很沉重的打击。父母甚至求他再放低目标岗位,无论什么岗位,先考上再说。
2023年,迎来了第3次省考,报鞍山市公安局。这次也进了面试,笔试成绩落了第二名6分多,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对手很难“翻盘”,胜利在向他招手。
命运偏偏和他开玩笑,他考的是公安岗位,需要体能测试,不知道是由于激动,还是天意如此,在体能测试的时候。他剧烈运动导致小腿肌肉拉伤,还没跑到半程就摔倒了,被无情淘汰。
2023年已经进入下半年,2024年国考,没有几个月就举行了。说真的,他现在也不知道报考哪个岗位合适,他甚至想干脆报考一个西部省份岗位。
几年下来,他沧桑了很多,心态也变了。从原来的不可一世,到现在妄自菲薄,方寸大乱。几乎不能给自己有个清晰地定位,不知道自己到底报考哪里,才会成功。
有朋友劝他,各省也有事业编考试,但是他还是放不下面子,因为他就是从事业单位辞职的。
他实在耗不起了,父母也没有好办法,托关系,给他在市政府找了一个政府雇员的岗位,这还是经过笔试面试才进去。
刚刚进入市政府工作,和他原来的事业单位相距不远,隔楼相望。有一次开会,他遇到了当年的同事,同事早已经提拔为正科,听说有可能转成行政编制。
他们之间的差距,早已经没法形容了。即使他马上考上,也追不上他曾经的同事。体制内,年龄是个“宝”,也是“硬坎”。
不得不说,他的性格占了很大因素,都说性格决定成败,不是没有道理。其实考编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前途命运都压在考公一条路上,显然不太现实。
脱离社会太久了,加之心理压力过大,心里肯定有阴影,还会给家庭生活造成严重的负担。
并不是说不赞成考编制。如果有那个精力和时间,建议边工作边考编。人生好多选择,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进入体制内,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再说,考公务员,有时候也是门玄学,里面有太多的因素,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有多少优秀的学生,成绩再好,再用功,也可能考不上。
而有的人,学历一般,成绩一般,一次就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