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封爵之争
作者:不知未名   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最新章节     
    朝堂诸臣听到这话都纷纷议论起杨正山能不能与第一代定国公相比。
    在大荣,第一代定国公如同军神一般的存在,是让无数将领崇拜的兵家圣祖。
    以杨正山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不能与其相提并论,但是杨正山展现的能力却与其有几分相似之处。
    第一代定国公也是练兵有道,用兵如神,且也留有兵书传承。
    杨正山也写了《三十六计》和《练兵纪实》,且这两本书如今流传甚广。
    众人越讨论越激烈。
    因为他们发现随着讨论,杨正山说不定真的能与第一代定国公相提并论。
    活着的时候肯定不行,但百年之后,或者数百年之后,杨正山说不定也会成为让无数人崇拜的兵家圣祖。
    就因为杨正山有《三十六计》和《练兵纪实》,只要这两本书流传下去,杨正山未来有很大的几率会称宗做祖。
    然后,朝堂就开始歪楼了。
    大家不再关心祝勤文想要做什么,纷纷将心思放在了杨正山能不能青史留名上。
    喵的!
    这诱惑力可比什么爵位大多了!
    祝勤文听着众人的议论声,嘴角微微抽动。
    “我之前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
    “不过似乎现在想到也不晚?”
    “说不定我还能借此机会在青史上留下一笔!”
    “虽然是借杨正山的名号,但有一笔总比什么都没有来得好!”
    想到这,祝勤文不禁有些兴奋了,声音猛地提高八度,喊道:“故臣为杨正山请封国爵!”
    他这一嗓子把大殿都震的抖了三抖,同时也把群臣的议论声给压下去了。
    喊完之后,祝勤文心里还喜滋滋的。
    今日我为杨将军请封,若是杨将军真的能授封,那来日青史上必然会留下浓厚的一笔。
    此时众人都回过神来了,心思也再次转到了现实上来。
    青史留名虽然值得让无数文臣武将奋斗一辈子,但那毕竟是身后名,相比之下眼前事更重要。
    “臣附议!”
    “臣附议!”
    随后有不少大臣站出来附议。
    不用看就知道这些大臣都是太子的人。
    显然这一出是太子早就编排好的。
    上方,诚王和恭王不动声色的对视一眼,然后皆朝着下面的众臣中使起眼色。
    “臣反对!”
    “臣反对!”
    紧接着又有几名大臣站出来反对。
    太子面带淡笑的瞥了诚王和恭王一样,问道:“因何反对?”
    “臣以为此事不妥,杨将军虽然战功赫赫,但其功绩还不足以封爵!”礼部左侍郎郑士增说道。
    “杨将军平叛逆,灭胡骑,与国与民皆为大功,若是他还不足以封爵,那何人可封爵?”太子淡淡的问道。
    郑士增很想列举一个战功比杨正山大的人,且没有被封爵的人出来。
    甚至他都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但是他不敢说出来。
    虽然黑云山之战打的是东海胡族,虽然这一战没有灭掉东海胡族,虽然这一战让当时的重山镇损失惨重,但是黑云山之战绝对是承平帝登基后最重要的一战。
    因为黑云山之战,承平帝坐稳了皇位,拿到了兵权。
    因为黑云山之战,重山镇和辽东才能得到二十年的安稳。也因为黑云山之战,让当时疲弱的大荣对外再次展现出强大的威慑力。
    可以这么说,黑云山之战扭转了当时大荣的衰败,是大荣中兴的起点。
    绝对的意义非凡。
    相比之下,杨正山虽然立下了大功,可是在意义上并不算什么。
    兀良胡族还没有到威胁大荣根基的地步,八万胡骑在辽西也动摇不了大荣的根基。
    论功绩的重要性,杨正山比不上当时的征北大将军江镇。
    连江镇都没有被封爵,那就不要说杨正山了。
    郑士增想用江镇来反驳太子,可是他不敢提江镇。
    至于承平帝为何要杀江镇这个大功臣。
    这就是陈年旧事了,说来话长。
    以前承平帝为何要让重山镇走向衰败,其原因就在江镇身上。
    江镇是功臣,却被承平帝给杀了,这算是承平帝的污点,所以在朝堂上,江镇就成了禁忌的话题,不容提起。
    郑士增最终还是没敢提江镇,只是说道:“可是陛下已经三十年没有封爵了!”
    “那是因为没有人的战功可以封爵!”太子轻笑道:“你不会认为是陛下赏罚不明吧!”
    这是他早就想好的托词。
    承平帝就是不想封爵,可是这不能明说。明说的话就太打击将士们的积极性了。
    “没有,没有,臣不敢!”郑士增连忙作揖否定。
    说陛下赏罚不明,那不是茅房里打灯笼—找死吗?
    “没有就好,孤已决意授封杨正山为靖安侯,若是父皇怪罪,孤愿一力承担,绝不牵连诸位大人!”
    太子打定主意要为杨正山封侯,也不愿再跟众臣废话。
    群臣闻言,面面相觑。
    总不能说太子你承担不了吧!
    而诚王和恭王的脸色十分难看,虽然心里极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忍住了没有再阻止。
    因为他们知道阻止不了。
    太子执意要为杨正山封侯,内阁不出来反对,勋贵不出来反对,他们想阻止也阻止不了。
    可是内阁为何不阻止呢?
    勋贵不反对还能理解,毕竟杨正山一直都跟勋贵圈子走的很近,再加上勋贵们也想有新的势力加入来扩大他们对朝堂的影响力,所以他们一直都不反对封爵之事,甚至还格外的支持。
    至于内阁。
    诚王和恭王都看向李思远。
    然而李思远如同睡着了一般,从头到尾都保持着一个姿势,低垂着头,让人根本看不到他的面容。
    早朝结束,关于杨正山封爵的事情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虽然朝堂上依然有不少人反对,但在太子的‘一意孤行’下,杨正山封侯的事宜已经进入了准备的流程。
    群臣离开了太极殿,诚王和恭王也并肩走出了皇城。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原本势同水火的两人变得亲密无间了,一边走路一边交头接耳,所有人都没有觉得他们这样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我们不能再拖下去了!”诚王回头目光阴寒的望了雄伟的奉天门一眼。
    恭王将双手插进袖口中,目光幽幽的说道:“五弟,我们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
    诚王收回目光,转身沿着街道走去,“三哥,我们已经没有选择的机会了!你不会以为太子登基之后,我们还有活命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