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郑银子一家
作者:芝麻要开花   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最新章节     
    怕这群旱鸭子出意外,赵远珍骑马回去了。
    回去进入马车厢,买了6个羊皮做的救生圈。
    其实大梁是没有这个东西的,但是现代救生圈又不能拿出来,系统专门给她提供了羊皮做的。
    羊皮救生圈,跟现代救生圈基本上一样,就是颜色不好看。没有什么图案。
    随后带着救生圈又回去了。
    把救生圈用绳子拴好,每个竹筏放一个,跟大家讲了这个东西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大家都觉得很神奇。
    “这么小的圈圈就能不沉下去了?”
    “是的,这个有很大的浮力,就跟竹筏子差不多。”
    “那真不错,我这心里安全了不少。”
    “这走南闯北的就是见识多啊,你看青河带回来这么多好东西,咱们别说见了,听都没听过啊!”
    “就是啊,所以还是应该让孩子多读书,多出去走走啊!”
    “是的啊!就是这个读书太贵了,咱们负担不起啊!我也想让我小孙子去识几个字的,你看子衿那么小,那字写的又工整,又漂亮,真是不错啊!”
    “是啊,连小慧和志娟都是认字的,听说还会算账打算盘呢!”
    “哎呀,真是羡慕啊,都是青河家的教的好啊!”
    赵远珍听着他们都谈话,都是实打实的羡慕,没有阴阳怪气嫉妒的。
    “这有什么啊,等咱们安定了,咱们村里也盖个学堂,请个先生回来教书,给孩子们都启蒙识字了。”
    “哎,这个可以有,如今家里有点家底了,要真是可以,我把家里的马卖了,也想给孙子们上学啊!”
    “我也是啊!我看这样行”
    “嗯,等回头安定了,我和各位族老商量商量,咱们村也建个学堂。咱们做了一辈子睁眼瞎,怎么也不能,让孩子也做睁眼瞎,说什么也要让孩子们识几个字啊!”
    村长觉得这个提议非常的好,不说一定科举什么的,就是识字了,以后出去做工也能有多种选择啊,会算数就能做个账房先生啊!
    回头就把这个事跟族公们商量商量。
    赵远珍看着大家热烈的讨论着,觉得村子里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大家都纯朴善良,没有太极端自私的人,大家团结努力,劲往一处使。只需要自己稍微提点一下,大家就会积极努力,真的很不错。
    因为中午大家都没吃饭,就过来渡人赚钱了。
    家里的婆娘都做好了饭,给送过来。
    大家都赶紧的吃着饭,吃完了继续去忙活。
    实在是渡河的人太多了。
    赵远珍和张辛年张辛百先吃的,吃完了去替了他们几个记账收钱的再吃。
    就这样忙忙碌碌的一下午,等发现渡河的人少了的时候,已经天黑了。
    大家把马车赶过来几个,决定晚上留人在这边守夜,守着竹筏。
    随后各个桌子的人过来汇总交钱。
    首先是钱小慧他们组,他们负责的是马车、手推车,以及牛和马。
    一共上交了1060文,今天牛马车渡河的少,一共就12辆,其中牛马车收了12辆x25=300文,牛和马12x10=120,手推车32辆x20=640文。
    然后是李志娟这组,他们负责的是单人,也是收的最多的,一共收了6750文。
    一共是3艘竹筏,一个竹筏去掉划船的人,每艘站25个人,因为上下船都很快,所以20分钟就能来一趟。从不到11点开始接送人。
    现在是5点多,六个多小时。
    6小时x60分钟=360分钟,平均一趟20分钟,大概来回了18趟。一艘船25人x18趟x3艘船x5文钱一个=6750
    最后是张五道他们的组,负责的事货运,因为单人,每人能携带不超过50斤的东西,有大批粮食行李的又少,所以就没多少货物渡船。
    一下午只有4200多斤的货物,100斤5文钱,一共上交了200多文。
    这样一下午就是7590文钱。
    大家出动了大概记账6人,划船24人,其余三组30人,共计60人。
    平均分摊下来就是7590\/60=126.5
    相当于半天每人赚了126.5,这跟以前进城打工,累死累活才给10文钱对比起来。简直太幸福了啊。
    这才半天,一天的话就是253啊,一天等于以前25天还多。主要这伙计还不累,他们人多,大家都是换着来的。一点也不觉得累。
    晚上的时候,村长开会,大家商量着,这个钱还可以赚两天,主要是这钱太好赚了。
    除了体力基本上零成本。
    大家都同意了。那就先载人渡河,他们最后在渡河。
    赵远珍也觉得可以,现在有机会就先多积累一点财富,回头安定了,盖房子买地置办生活用品,都得需要钱啊。
    就这样,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吃了饭休息,准备明天早点开工。
    赵远珍时不时的还会开扫描扫一下,得保证大家都安全。
    她家是还是每天的日常,照例吃饱了饭练剑,然后再休息。
    可能是第一天的人,收到信息的少,渡河的人没有排满。今天村长找了几个人骑马,沿着河边去散播渡河的消息。
    人一下就多了起来。
    一整天大家都忙的不行。等到了晚上,感觉记账的手都是颤抖的,写字写的。
    虽然累,但是开心的喜悦那是止不住的。
    晚上汇总的时候,一共收入了多文钱,今天把货运的筏子又调剂过来一艘渡人。
    加上今天的牛马车和手推车多了很多,货物也多了很多,所以收入了多文钱。比昨天2倍还多呢。
    平均算下来,这一天每人收入竟然达到了300文!
    大家都笑的不行,虽然这钱村长没说怎么分,分不分。但是大家还是很开心,就算是不分,这钱总归是村里的,对大家都是有用的。
    就这样在黄河边,他们村划着竹筏渡人。已经渡了6天了。
    平均一天3000人左右,六天就差不多多人。
    看着已经渐渐少了的流民。村里商量着明天再来一天,后天他们就渡河走了。
    大家都同意了,虽然赚钱重要,但是安家立业更重要。
    第七天,上午的时候渡船的人才1000左右,比平时少了一半。
    赵远珍看着不远处在观望的流民。
    皱着眉头在想,这些人在观望什么呢?
    这渡河了几天,也都安全的很,要是担心安全问题,这几天也都很顺利,没出什么事啊?
    他们怎么不渡河呢?
    直到张青艳的前老婆婆家过来,赵远珍才恍然大悟,这些人被抢过,身上没钱。也就坐不了船了。
    快临近中午的时候,排队的地方闹闹吵吵的,赵远珍就过去看了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结果刚靠近过去,就发现是郑家村的人要过河。但是又不愿意给钱,有的是真没钱,有的是想跟着大家一起赖,想着大家都认识,就攀关系混过去。
    那张家村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了,要是你郑家村和我们张家还是从前,还有可能。自从把我们张家姑娘卖了,没打死你们都不错了,还敢来攀关系。做梦呢吧。
    村长强硬的表示,要渡河就交钱,不然就走开。随后开始驱逐闹事的人。
    他们张家村的人,吃得饱,穿的暖,力气大,郑家村的人不敢放肆。一些人看赖不过,有钱的赶紧交钱过河去了。
    剩下的没钱的干着急。
    赵远珍看他们这样,提出可以用物品抵钱。
    大家开始纷纷找东西来抵扣船费。
    有拿了一点粮食的,有的拿衣服的,有的拿锅碗瓢盆的,反正村长那边,找了几个会过日的的妇人负责折算价格,张辛百负责去给他们记账。
    就这样郑家村又过去了一部分。
    剩下的几个还有张青艳前婆家,是钱也没有,东西也没有,粮食也没有。
    赵远珍表示:真的好惨啊,可惜她爱莫能助呢。
    郑银子跪在地上求着张三道。张三道不为所动,甚至还踢了几脚。
    没办法,太可恶了这群人。卖他姑娘。
    看着郑家老大一直暗搓搓的摸胸口,赵远珍就觉得,这人肯定私藏了东西。
    随后给张辛年使眼色。张辛年秒懂。
    “我说郑老大,你这胸口是不是藏着东西啊?你怎么一直摸啊。拿出来啊?你不会是不想你家里人渡河,把他们都冻死在这里,或者被金人杀了,或者征兵去吧?”
    “老大,你藏了什么?我看看!”
    那老郑婆子听了张辛年的话,也是狐疑起来,站起来抓着大儿子的衣服就开始搜刮起来。
    自从大儿子被打断腿,没钱治疗,现在变成了瘸子,科考无望。老郑婆子对他的态度一天不如一天。
    “你这个死老婆子,放手,不要拽我衣服。”郑老大看见她娘搜身,赶紧护着衣服,但是他这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读书人”,哪里是他娘的对手。
    不一会就被搜出来了,是一块砚台。
    这块砚台是以前他自己攒钱买的,当时花了4两多的银子,他攒了好久,就为了在同窗面前抬起头。
    所以日日宝贵的放在身上,才避免了被抢走。
    如今她娘竟然给翻出来了,气的他脸都青了,自从自己腿瘸了,娘对他的态度他全看在眼里,他时不时的就露出杀意。
    “好啊,你个王八蛋,竟然私藏了这么贵重的东西不拿出来,你是要害死我们几个吗?你个没良心的。”
    老郑婆子边骂着,还边打着他。
    从前如珍如宝的大儿子,一旦不能参加科举,也不过是水沟里的臭泥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