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买人
作者:芝麻要开花   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最新章节     
    下水道也在大家疯狂挖掘的进度中完工了。
    现在基本上基建算是完事了。
    休息了一天,赵远珍准备明天进城,给这些下人登记过户,去衙门备案。
    顺便再买几个婆子回来。
    钱小慧她们每天要做接近30个人的三餐,而且大小伙子都太能吃了。
    太累了。
    家里要是条件不好也就算了,既然有钱,赵远珍就想着过好一点。
    装的穷哈哈纯朴大众样不是她的本质。
    钱小慧她们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不能天天围着灶台转。
    带着张辛百和全部下人,进京去了。
    先去牙行,买好了一起去过户。
    “夫人,是想挑什么样的人啊?”
    “挑一些老实、勤快、会针线、能做饭、做粗活的婆子。”
    “好的,您稍等,我去给您安排人去。”
    不一会,那个牙婆子就领了两队人过来。
    差不多有20多个。
    让她们站好。
    随后示意赵远珍可以挑选了。
    “主家是乡下的,要做农活,活计累,又不能接受的可以撤退了。”
    听着赵远珍对话,有3个迟疑着撤退了。
    “有识字的吗?”
    有四个站了出来。
    赵远珍看了看,这四个都不太好,有点点傲气,赵远珍又让她们退下了。
    随后在剩下的人中,挑选了8个面相看着还可以的。
    都是30多岁左右的婆子。
    牙行已经调教过了。
    因为调教过,会做的事情又多,稍微有点贵,一个7两银子。
    赵远珍付了钱,拿了卖身契,随后带着这29个下人去衙门过户。
    都过在了张辛百的户下,他是一家之主。
    随后又去买了些布料和日用品。
    就是上次每个仆人发放的那一套。给新来的也得备整齐了。
    赵远珍这会都多买着,免得以后家里再买了人,还得去买。
    随后又去买了些蔬菜和肉。
    不拘什么,卖什么买什么。买了不少。
    随后就回去了。
    新房经过几天的晾晒,已经可以搬进去了。
    男子那边已经入住了。
    四人一间,四个队长一间,其他的每个小队一间。
    都是他们自己安排的,赵远珍没管。这点小事还是随便他们的。
    婆子们住在大门右手边的门房。
    也是同样的配置,一间房四人。
    上下铺。
    把人领到了堂屋,赵远珍又叫来了家人。
    挨个都给介绍了一遍。
    随后觉得她们的名字太乱了,自己记不住,决定给她们重新改名。
    想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想好,就用草药名字吧。
    茵陈、芝兰、半夏、桔梗、水玉、泽兰、茯苓、南星。
    从第一个开始按顺序排下来。
    随后又讲了一遍规矩。
    嘱咐了钱小慧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棉衣、棉被褥、棉鞋、里衣、外衣、袜子等等。
    还有每天的饭也让她们做,看看每天做什么,怎么做,怎么排班、各种活计怎么分工等等这些琐事,都交给了钱小慧和李志娟她俩,让他俩去商量吧。
    最后就让她们去跟着钱小慧领取生活用品了。
    新来的八个婆子,对于主家给改了名字的事情,都不在意。毕竟人都卖给人家了,改个名字而已。
    而且夫人改的名字还很好听。
    然后听说还有新的棉衣、棉被、棉鞋、里衣外衣等等。
    更是开心的不得了。
    这里有几个是已经做过工,后来主家遭难,又转卖了的,知道这待遇已是极好的了。
    当看见还有牙粉,牙刷,甚至毛巾的时候,庆幸自己被买来了。
    夫人说了,每个月还有一两银子呢。
    自己吃穿都不花钱,这不是纯纯攒钱吗。
    钱小慧和李志娟去安排她们了。
    赵远珍拿了个拖鞋的图纸,递给了张青艳,让他研究研究,做两双棉拖鞋。
    在内室穿棉拖鞋方便点。
    张青艳拿着图纸就开始研究起来。
    赵远珍去库房放东西。
    把空间里的杂粮粗粮除了豆子全放出来了。
    大米放了5000斤,白面放了5000斤。
    家里现在37个人,一人一顿半斤粮食,一天就是55.5斤。
    也是个很大的消耗。
    赵远珍这会没什么事,决定去村长那,跟他说一下渡口的事情。
    “二奶奶,二爷爷在家吗?”
    赵远珍去的时候,村长媳妇正在院子里收拾着。
    “远珍啊,快进来。你二爷爷在家呢,你等着,我给你招呼。”
    “当家的,快出来,远珍来了。”
    “哎,来了,青河家的来了,快进屋。”
    赵远珍随后跟着进屋,村长招呼着她坐着。村长媳妇忙碌的去倒水。
    “二爷爷,我今天来是想跟你说一下黄河那渡船的事,那一片地,我大哥买了,准备开个渡口,以后咱们村就不能再去渡河赚钱了!”
    赵远珍直接抬了赵远澜出来,这样以后在村里,招工办事更方便一些,有些话,自己不好意思,可以打着大哥的名字。
    “嗯,好的,这事我记下了,本来能渡河过来,就多亏了你,大家就已经对你感激不尽了,哪曾想还沾了你莫大的光赚了很多银钱。大家都满足的不行。没想着这天上掉下馅饼的事情天天有。”
    “嗯,我也是跟您过来说一声,咱们村里的人得品行,那都是一等一的好,我都懂的。还有就是那些竹筏子。”
    赵远珍是想着自己全拿走了,不然再制造也是麻烦。
    “那些竹筏子,本来就是你教给大家制作的,后来你哥哥又花钱买下了,我就代表村里头,说句托大的话,都给你大哥了。”
    “好的,那我就谢谢二爷爷了。”
    “客气啥,你对村里好,我们都记着呢。最近大家都是刚盖完房子,忙着收拾各家。我想着明天建造祠堂和学堂呢,本来还想着去问问你,有什么建议,你这不就过来了。”
    “明天就开始建造了?”
    “嗯,是的。”
    “祠堂的话,我也不太懂,但是学堂的话,咱们可以建造一个四合院样式的房子,因为村里孩子每个年龄的都有,每年都有入学的,咱们可以多建一些房子,四合院这样最好,这样每栋房子可以放一个时期入学的孩子。您觉得呢?”
    就是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嗯 ,还是你考虑的周到,就按你说的这个建造,那我一会去联系人,明天建学堂。”
    “好的,那二爷爷,你忙着吧,我就先回去了。”
    “好的,那你没事过来待着!”
    “嗯嗯,好的,不用送了,快上屋吧,我走了。”
    从村长家回来,赵远珍就回去了。
    现在十月中旬了,温度都到了零下30多度了。再有两个多月就要过年了。
    赵远澜那边还没消息,不知道还得多久处理完啊!
    自己还等着他回来,准备跟三皇子见个面,谈个生意呢。
    主要是这屋子里虽然又是热炕,又是火龙的,她还是冷。
    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窗子,它是纸糊的,一边也不保暖,热空气留不住。
    她太怀念玻璃窗子了。
    但是玻璃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的她根本吃不下。
    自己初来乍到,这京城之地,一个牌匾掉下来,都能压倒好几个品级官员。
    自己现在毫无根基,不宜染指利益太大的生意。
    万一有人眼热,或者动了不知道谁的蛋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以只能找个大靠山合作。
    其他的生意,只能等慢慢的摸清形势,张辛书高中以后再做。
    渡口的生意不太一样。
    一是,打着赵远澜的名声。
    二是,这种几文钱的渡河银子,一般别人不放在眼里。等赵远珍做起来,赚钱了,他们再想染指的时候,张家已经摸透了局势,起来了。也就不怕了。
    午饭的时候,告诉了张辛百,明天村里盖学堂,让他带几个人去帮忙。
    张辛百表示知道了。
    说道学堂,也是该给张辛书找个好学堂去读书了。
    至于张子衿,要问一下他的意见。
    “子衿,奶奶打算送你去读书,你是想在村子里的学堂读书,还是想去京城里的学堂读书?”
    “奶奶,小叔叔和你不教我了吗?”
    “奶奶太忙了,不能教你了,你小叔叔也要去学堂读书了,也不能教你了。”
    “嗯,那我在村子里的学堂读书吧。”
    “好的,那估计还要等几天,等村子里盖好学堂,请好夫子。”
    “好的,我知道了。那奶奶,我以后要是后悔了,再想去京城学堂还可以吗?”
    噗,这小子,还会找后路。
    “当然可以啊,你想在哪读书都可以的”
    “好的,谢谢奶奶。奶奶最好了。”
    这小子。
    赵远珍想着是明天就去京城打听打听,看看哪家好。还是等赵远澜回来,给张辛书推荐一个好的呢?
    “辛书,你是想咱们明天就去京城打听学堂,还是等你大舅回来,推荐一个好的学堂再去?”
    “大舅什么时候回来?”
    “不一定,没准过年都不回来。”
    “那就等大舅舅到过年吧,年后如果大舅舅还不回来,我们就自己去打听,反正学堂再有一个多月也放假了。”
    “好的,那就听你的吧!”
    “谢谢娘。”
    娘真的是太好了,遇见关于他们自己的事情,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