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学堂开业了
作者:芝麻要开花   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最新章节     
    村长早早的就在村里说了,学堂今天开课。
    一大早各家的孩子都难得的不赖床,早早起来去准备去上学了。
    看着孩子这么积极,当家长的都很欣慰。
    爱学习就是好孩子啊。
    但是也不知道需要准备些什么,就只好给孩子穿的干净整齐的,准备去了学堂问问夫子。
    到了学堂发现,好多人,好多孩子。
    大家都是来送学生的。
    村长看着一群孩子,高兴的胡子都颤抖。
    孩子多好啊,说明大家都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啊 。
    随后摆摆手,招呼大家安静,他讲几句话。
    “大家静一静,我说两句,咱们村子托了青河家的福,这次逃难路途中赚了不少的银子,也有钱盖了学堂,让娃娃们都认识认识字。我和村长的族老商量了,我们去请个夫子过来。
    我去别的村打听了,夫子一个月2两银子左右,这个钱呢,村里出了。所以就不让大家出束修了,但是这个学习用到的东西,笔墨纸砚书籍就得自己家准备了。
    咱们村这个学堂,就是负责启蒙和算术,以后想要更有出息,或者走科举之路的,还得去京城。
    因为马上年底了,不好找夫子,张辛书就主动担任了夫子,当然是暂任的,过了年,他也是要去学堂的,所以过了年,咱们就会换夫子。
    现在咱们就点炮吧,我们张家村学堂正式接收学生了!”
    随后点了炮,大家激动的鼓着掌。
    小孩更是激动的尖叫。
    随后大家开始过来登记,然后依次进入学堂。
    张辛书按照身高给学生排了位置。
    随后开始正式上课。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夫子,张辛书,你们可以叫我张夫子,我们主要开设识字和算术两门课。上午识字,下午算术。
    这本三字经,是我们手抄的,发放给大家,作为我对你们学业的鼓励,希望大家未来都能平步青云。”
    随后抱着三字经,每人发了一本。
    还真是,全村能读书的都来了。
    36本,全发完了,一本没剩。
    随后开始讲课,从朗读开始。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他学着她娘给子衿启蒙的样子,中间穿插着各种故事和道理。
    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对读书的兴趣又浓厚了许多。
    很多送孩子的家长,没什么事。也在门外、窗子下跟着听一听。
    发现张辛书讲的确实很好,连他们都觉得很有兴趣,那群小萝卜头也是很老实,一个个认真的不行。
    背书时摇头晃脑的样子很是可爱。
    大家看到这样就放心了,本来还担心自己家的孩子,太顽皮,张辛书管不了呢。看他们这么老实,不由得感叹,夫子就是不一样啊!
    就这样张辛书带着大家,一上午听读识字了12个字。
    快中午放学的时候,又跟各中学子嘱咐了一下。
    “我前几天,去京城各个书局打听了一下,青云斋书屋的笔墨纸砚是最便宜的,大家如果需要买可以去那里,纸墨笔砚。
    都买最普通便宜的就可以,你们属于初学阶段,这些完全够用了,我们下午要开始上算术课,过几天会用到算盘。
    大家有条件的也可以买一个,买小一点的,便宜的就可以。或者去找木匠做一个也可以。”
    “知道了,夫子。”
    “嗯,好的,散学吧!”
    随后放学生回去了。
    学生都走完了,岳连云赶紧跑过来帮着收拾。
    “公子,你也太厉害了,你这讲的真生动啊,我记得我那时候启蒙,夫子严肃的很,就知道领着我们读写,都没讲过释义和故事。”
    “我这也是跟我娘学的。”
    “老夫人这么厉害啊!”
    “对啊,我娘可是学富五车的大家闺秀。会的可多呢!”随后就领着子衿和岳连云回家吃午饭去了。
    下午村子好些家长都去了木工家里,问会不会做算盘。
    木匠是见过算盘的,但是具体的尺寸比例他不太清楚,想着找张辛书问问,就能制作了。
    至于价钱,他也不知道,等她回头去城里看看,再决定多少钱,总归肯定比城里便宜。
    大家都说好的,随后在村子里定了算盘。
    然后就约着去买笔墨纸砚了。
    中午孩子回家,问他都学了什么?
    那小嘴叭叭叭的,讲了一中午。
    说的头头是道。
    这让家长们都觉得自家孩子是读书的料,不能耽误了,赶紧去给孩子买笔墨纸砚。
    就去张夫子说的那家,夫子是真的好,知道他们人生地不熟的,都帮他们打听好了。
    有的是自家赶马车去的,有的是和别人一起去的。
    一瞬间青云斋门口马车云集。
    掌柜的一脸莫名,今天财神爷爷来了?
    “掌柜的,我们都是张家村的,我们夫子打听了,说你家的笔墨纸砚最便宜,就过来买了,你可不能骗我们,我们夫子都知道价格的。”
    “那肯定的,我们开店做生意,向来是童叟无欺的,各位想要点什么?”
    “我们家小孙子,今天刚入学堂,想买些笔墨纸砚!我们也不是很懂,掌柜的你给看看。”
    掌柜的看着这么多人。这得30多个啊!这张家村这么厉害,一个村子30多个孩子同时入学啊。那自己可得好好招待,这可是大买卖。
    不单单这次,维护好了,那就是长久的生意啊。
    老板更加庆幸自己价格比别家公道了一些。
    “你们如果是初学者,我觉得这最便宜普通的就够用了,等以后字写的熟练了,再换好一些的,不会浪费。
    我推荐你们,
    毛笔就用这种猪毛的就可以,450文一支。
    墨条就选用这种2两1200文一条的就行。
    纸张选这种毛边竹纸就行,这种便宜,100张240文,
    砚台可以用这种120文一个的普通石砚。当然了,你们量大,我可以给你们便宜的。”
    大家一听,都吓一跳,知道笔墨纸砚贵,但是没想到这么贵。
    这几样加起来就是2两多,这要是买米,都能买差不多200斤了,能够全家吃一个月了。
    不过想想为了孩子,咬牙买了。
    孩子有出息,比什么都强。
    随后大家就都买了掌柜的推荐的这一套。
    每个人是2010文,掌柜的给摸了10文,还每人送了20张纸,算是拉个回头客。
    大家一算,20张纸能值48文钱呢,都很开心。
    老板也很开心。这一波就是36x2000=。
    虽然说笔墨纸砚贵,但是读书人相对比还是少,这一波卖出去70多两,这也是一笔很大的生意了。再说了,这以后不是还会来呢嘛!
    随后大家让掌柜的帮忙包好,又问了问算盘多少钱。
    “算盘最便宜的这种,小木珠算盘是180一个。”
    大家点点头,心里知道价格就行,随后就走了。
    下午学的是算术,张辛书先给他们,把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教会了。
    随后又讲解了加法的概念。
    什么是加法,加号在计算中怎么表示等等。
    这些都是《九章算术》上有的,张辛书并没有给他们讲娘亲教的阿拉伯数字,因为这些孩子,以后是要进入大梁朝的大环境下生活的。
    孩子们从一个鸡蛋加一个鸡蛋,等于两个鸡蛋中,慢慢的熟悉了数字和加法。
    等晚上下学的时候,还想着要给爹娘算一算,自己会算术了。
    回到家发现,爹竟然给自己买好了笔墨纸砚,一个个激动的摸着,爱不释手的模样。
    决定明天就带去学校炫耀一番。
    还缠着娘亲,让娘亲给自己缝一个小书包,或者小书娄。
    夫子的小书包就很好看。还是双肩带的。
    赵远珍也是发现,原来后世的双肩书包,在古代竟然就有了,而且做工设计竟然跟现代对比,也丝毫不逊色。
    果然古人只是科技不发达,并不是傻,反而,他们多智慧更充足。
    四大发明,就是最好的展示。
    第二天大家去学堂,有的背着小书包,有的背着小背篓,看的没有的小孩赶紧找娘亲要。
    大人一脸无奈的说,好好好,回家就做。
    等上写字课的时候,大家发现他们都笔墨纸砚,全部都一样。
    就像统一发放的一样。
    炫耀的热情,直接降低了一半。
    但是还是很开心。
    夫子说了,这种就很好,适合他们现在使用。而且夫子还让他们放好自己的笔墨纸砚,不要混乱了。
    他们决定回去就让爹给自己做个记号,混乱了怎么办呢。
    虽然都一样,但是肯定是自己的最好。
    村里的木匠昨日就找张辛书问过算盘的比例了,张辛书把自己的给木匠看,木匠拿过去好好的研究了一番,觉得不难。记好尺寸就回去做了。
    张辛书的算盘,是小算盘,能放在袖口的,尺寸正适合这些村里的孩子。
    木匠回去以后,按照尺寸先把算盘框架做出了,中间就用竹签字,就是这个珠子,打磨打磨起来有些费劲,但是这会正是冬天的时候,也没什么活计,不怕耽误功夫。
    他紧赶慢赶的,一天做了7个,昨天村里人回来跟他讲了,书斋里是180文一个,那他就收80文。
    总归一天就是560文,已经很多了。
    36x80=2880
    差不多三两银子啊,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随后又美滋滋的去磨珠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