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搬家
作者:芝麻要开花   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最新章节     
    中午吃了饭。
    钱小慧和张辛百套了两辆车,带着钱父钱母就去京城了。
    钱父看着姑娘还会赶车,很惊奇。
    手痒痒的也想试试。
    钱小慧就把缰绳递给了他,开始教他。
    这男人,对车可能天生点满了技能点,不一会,钱父就学会了。
    赶的又好又稳,钱小慧就让他赶车了。
    她和她娘坐在马车里。
    先去了杂货店。
    爹娘如今是什么也没有,得好好的置办一番。
    “这位小娘子需要点什么?”
    “给我拿10个盘子,10个碗,10双筷子,来一套10个头的茶杯,来两个中号木盆,再来一个大号木盆,来2斤盐,再来个盐罐子,油罐子也来一个,腌菜坛子来3个,大水缸来一个,案板来一块,扫帚炊帚来各来一把,牙粉来一盒,牙刷来2把,木梳来一把,木枕头来2个,煤油灯来一盏,灯油来一斤,和面洗菜的陶瓷盆来2个,煮汤熬粥的陶瓷罐来2个,酱油来一斤,醋来一斤,铲子,勺子各来一把,大号锅盖来2个,水瓢来一个,锁三把,水桶2只,嗯,暂时就这些吧。”
    钱母一直在旁边拉她的袖子,太多了,少买点,少买点。
    小二飞快的记着,这也太多了。
    随后开始拿过来,样式多的就让钱小慧挑选一下。
    钱小慧叫着娘一起挑选,钱母拗不过,都选的最便宜的。
    随后叫小二结账。
    “盘子10文一个,碗是5文一个,筷子5文十双,茶杯一套30文,中号木盆8文一个,大号12文,盐125文一斤,盐罐子5文,油罐子8文,菜坛子8文一个,大水缸25文,案板4文,扫帚炊帚一共8文,牙粉180,牙刷350文一把,木梳10文,枕头8文一个,煤油灯180文,灯油350,陶瓷盆8文一个,陶罐12文一个,酱油45文一斤,醋38文一斤,铲子勺子8文,锅盖一个7文,水瓢2文。锁380文一个,水桶9文一个”
    总计:100+50+5+30+16+12+250+5+8+24+25+4+8+180+700+10+16+180+350+16+24+45+38+8+14+3+380x3+9x2=3281文。
    掌柜的给摸了个零头,收了3280文。
    抹了1文钱。
    把东西都装进马车里,随后去铁匠铺。
    买了两口铁锅,1把菜刀,1把柴刀,一把剪刀。
    一共花了4两多银子。
    随后去布庄,买些准备买些布料。
    钱小慧和张辛百的棉衣给了她爹娘,她再给爹娘做一身,换洗着穿,自己和张辛百也得再做一身。还有外衣。
    里衣和外衣给爹娘再做2身,棉鞋也得买,主要家里没有钠好的鞋底,直接买成品吧。
    被子褥子就做两套,被子做8斤的,褥子4斤。
    棉花也得买。
    “小娘子需要点什么?”
    “棉花来40斤,麻布30尺,黑色棉布来42尺,深蓝色棉布来35尺,浅青色棉布来10尺,白色的细棉布来35尺。棉鞋来两双。一双我爹穿的,一双我娘穿的,针线来一套。”
    钱小慧指了指她爹娘。
    小二看了一下他俩的脚,就去取鞋了。
    不一会就拿过来了。俩人比量了一下,差不多。是这个码数。
    随后想着应该都全了。就开始结账。
    “棉花是80文一斤,麻布是7文,黑色棉布是11文,青色棉布是10文,白色细棉布是19文,男鞋是52文,女鞋是45文。针线一套是200文。”
    总结:40x80+30x7+42x11+35x10+10x10+19x35+200=5187
    掌柜的收了5180文。
    随后去家具店。
    家里有一铺炕,另一间卧室再买一张床就行了。
    最后钱小慧定下了:衣柜一个、炕桌一个、多宝柜两个、八仙桌以及配套的凳子两套、一套放在堂屋,一套放在餐厅。浴桶一个、厨房碗柜一个、米柜一个。
    卧室炕柜一个、脸盆架一个。
    然后结账花了3两多点银子。店家给送货。也不用他们管了。
    好像是都买的差不多了。
    还有粮食,等搬家以后再买,现在买了没地方放置。
    随后就回去了。
    把杂货之类的直接就放在了钱父钱母的新房里了。
    白天钱父过来收拾屋子看着通风,晚上用锁锁上,也不怕丢了。
    留张辛百和钱父在那边收拾着,顺便等家具车送货过来。
    钱母和钱小慧回去了,还要做被子、棉衣、里衣等等的呢。
    用剩下的布做毛巾。
    李志娟和张青艳也过来帮忙了。
    赵远珍也跟着过来瞅瞅。
    “也不知道我爹,娘在哪里了?”
    李志娟感慨了一句,其实她和娘家感情不深,她爹妈都是极度重男轻女的,从来不在乎她,她对父母的感情也不深。
    所以她就是随便感慨了一句。
    “朝廷出了安置信息,等回头让辛年去查一查,看看你父母落户在哪了!”
    “不用,娘,我就是随口一说,我爹娘有我哥哥弟弟的,他们当初把我卖的时候,也没指望着我。”
    当初李志娟加入张家的时候,李家要了3两银子彩礼,话里话外是卖丫头的钱。
    “嗯,有时间想找就去查查。”
    “好的,娘。”
    过了5天,感觉房子晾晒的差不多了。
    钱父钱母实在是不好意思叨扰了,决定搬家。
    钱小慧给他娘塞了5两银子。
    让她拿着缺啥买点啥。
    钱母推举着不要。
    “孩他娘,拿着吧,大情都欠下了,以后我们努力赚钱,再还给姑娘。”
    钱母这才收下。
    钱父也是没办法,粮食啥都没有,总得有点钱买点粮食啊。
    就当是借女儿的,以后再还。
    再说了,明天搬家,这得叫亲家去吃个饭啊,也得买点东西。
    第二天大家都帮忙去搬家,其实也没什么要搬的,之前都搬过去了。
    钱父钱母请大家过去吃个饭。也算是温锅了。
    还去村里来帮忙盖房的人家都去通知了一声,也算是正式和张家村的人道个谢。
    大家收到邀请都表示一定会去的。
    村长也受邀请了。
    钱父和张辛百昨天就去买了粮食菜肉等。
    赵远珍带着家里的几个女眷,都去帮忙了。
    还拉了一车粮食,500斤大米,500斤白面。算作是乔迁新居的礼物。
    这个礼物实在又贵重。
    钱父钱母连连感谢。
    大家都是拿了东西去的,没有空着手的,算是温锅礼。
    中午坐了5张桌子,好多餐具桌子都是去借的。
    在村里,举行大席的时候都是借,毕竟谁家也不会买那么多餐具桌子。
    做的大米和小米的两掺干饭。
    菜做了四个。
    一个小鸡炖干蘑菇、一个炒鸡蛋、一个白菜炒腊肉、一个拌豆腐。
    这就算是很好的菜了。
    满满的四盆,分量很足。
    钱小慧掌勺,味道很不错。
    大家都吃的很饱,这小慧的厨艺是真不错啊!
    开席之前,还放了鞭炮。
    不过是烧的竹子。
    声音也很大。大家就是图个喜庆吉利。
    吃了饭赵远珍就回去了,钱小慧和李志娟留下帮忙收拾。
    张青艳和赵远珍一起回去了。
    回去不一会,张青艳拿着她做好的拖鞋过来给赵远珍看。
    他做的是藕色地面,上边绣着一朵大牡丹,牡丹虽然绣的很大,但是却不是显得凌乱。布局感很强,里边还做了夹棉,就后面设置成了没有鞋帮的拖鞋样式。
    底子也放了一层棉。
    赵远珍试了试,大小合适,穿在脚上软乎又保暖,很喜欢。
    “还得是你啊,这针脚绣花都不错,而且还很有设计感,这牡丹排版好看,显眼又不凌乱。配色也雅致。加了棉花穿着暖和又柔软,真的很棒。”
    一大串连环鸡汤下来,张青艳听的晕乎乎。
    嫂子也太会说话了。
    赵远珍找了在商场找了一本宋代服饰图集,彩绘那种,宋代的衣服和大梁朝的衣服比较像。递给了张青艳。
    “这个是衣服设计图集,你没事的时候,可以自己看看,可以研究着做一下这些衣服。”
    “好的,二嫂,我回头就去研究。”
    随后美滋滋的抱着书走了。
    赵远珍在罗汉床上看书。
    这都马上十一月了。
    赵远澜还没有来信,自己还等着渡河赚钱呢,再过几天黄河冻死了。
    学堂这几天也收拾好了,桌椅板凳买整齐了。都是村长带人去买的。
    明天要开学了。
    张辛书有点紧张,这几天一直在备课。
    还叫着子衿一起抄写了很多的三字经。
    裁剪成书籍大小,叫嫂子帮忙装订成册。
    已经写了26本了,是他按照村里可能会上学的人数装订的。
    也算是他这个小夫子送给大家得礼物。
    好在三字经一共1140个字,不是特别的多,不然还真是抄不起。
    就这样一共1140x36=个字,他和子衿抄写,装订也用了四五天。
    他和子衿没有分开抄写。一本书买一人负责一部分,这样每本书就都是一样的了。不会因为是某个人抄写的引起不必要的事情。
    看着准备好的三字经,以及明天要用的东西,张辛书早早的睡觉了。
    张子衿却有点兴奋,要去学堂了。
    虽然她都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了,早过了启蒙的阶段了,但是对于上学堂还是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