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张知汉之子,当如是
作者:伟栋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最新章节     
    “什么?!”蔡瑁猛地起身,一把抓住禀报的士兵,怒吼道:“再说一遍!”
    士兵吓得脸色苍白,颤抖着重复:“张绣率部投靠刘备,他的军队已经攻下宛城,张绣已正式臣服刘备。”
    “这不可能!绝不可能!”蔡瑁难以置信地摇着头,不断追问,“怎么会这样?西凉军如狼似虎,他们怎么可能会投降?”
    “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快告诉我,刘备是怎么做到的?”他近乎疯狂地喃喃自语。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颜面扫地,情绪失控。
    “大哥,看来是真的了,那……我们……”蔡中一脸忧虑,蔡和眉头紧锁,显然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刘备的任务可能无法完成了,而大哥的宏伟计划……
    “哼!”蔡瑁冷哼一声,沉声道:“不管怎样,这都是蔡家崛起为荆州第一大家族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失败!”
    “立刻下令,全军出击,趁刘备立足未稳,给他致命一击!”他坚定地说,“我要亲眼看到刘备如何守卫宛城!”
    很快,庞大的军队开始行动,向着北方挺进。
    ...
    两天后,襄阳州牧府同样收到了刘备兵不血刃占领宛城的消息。
    \"哎!\"刘表将手中的战报递给蒯越,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个张铭,确实很有智谋。\"
    \"先是设下疑兵之计,让曹操中了埋伏,现在他已经撤退至徐州,准备返回许都。\"
    \"接着在汝南,他成功招降了两支最大的黄巾军,一下子壮大了兵力。”
    \"现在他又说服张绣投降,使得刘备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宛城。\"
    \"异度,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此时,蒯越也迅速浏览完战报,听到主公赞扬他人谋略,作为谋士,这无疑是一种羞辱。他知道这是主公在提醒自己,心中有些不悦,自然而然地萌生了与张铭一较高下的念头。
    稍作思索后,蒯越微微一笑。
    \"主公不必担忧,依我看,张铭也不过如此。\"
    \"刘备的军队目前存在三大隐患,只要我们巧妙利用,依然可以将他们驱逐出宛城,最终成为主攻北方的守卫者。\"
    刘表一听,精神大振,催促道:\"异度,你快说说看。\"
    蒯越不再卖关子,继续说道:\"首先,尽管曹操退回许都,但许都距离宛城更近,以宛城的战略位置,曹操绝不会允许刘备长期占据,一封书信就能促使他南下进攻。\"
    \"其次,刘备的军队虽然号称三万人,但大多由黄巾军组成,他们的战斗力并不强,说不堪一击也不算过分。\"
    \"再者,刘备长期在北方活动,他在南方并没有深厚的人脉,所以南阳的士人百姓未必会支持他。设想一下,主公的大军北上,南阳的百姓怎会不箪食壶浆相迎?\"
    \"因此,当务之急是派遣使者前往许都,联合曹操出兵,然后德珪率军北上,双面夹击,必定能一战定乾坤!\"
    蒯越滔滔不绝的分析让刘表心情舒畅,但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连忙问道:\"异度的分析深入透彻,但我还有一个疑虑。\"
    \"主公请讲。\"蒯越品了一口茶,从容地问道。
    刘表点头道:\"如果引来曹操进攻,宛城岂不是要落入他手?到时候又该如何应对?\"
    蒯越微微一笑,显得胸有成竹,他指向北方说:\"主公难道忘记了河北的袁公吗?\"
    \"宛城即使暂时落入曹操之手,主公也能随后收服刘备,让他驻守新野,作为北方的屏障。\"
    \"等到袁公南下时,想要夺回宛城,岂不是轻而易举?\"
    蒯越的话犹如拨云见日,使刘表豁然开朗。他正准备赞扬,门外又传来急报。
    \"报告!\"
    \"将军蔡瑁两天前已经集结大军北上,估计此刻已抵达棘阳一带。\"
    \"什么?!\"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刘表猛地跳了起来。
    \"异度,现在怎么办?\"
    \"德珪怎么这样沉不住气,出了这样的事!\"
    蒯越也愣了一下,蔡瑁的军事行动打乱了他先前的所有计划。
    然而,他毕竟是刘表的主要谋士,下一刻,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主公,一方面派人追赶德珪,另一方面立即安排一名大将率领军队前往接应。\"
    \"同时,也需要立即派出使者前往曹操那里!\"
    刘表毫不犹豫地采纳了蒯越的建议,开始部署行动。然而对于接应将领的选择,他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向蒯越寻求建议。
    蒯越心中暗喜,表面上却不露声色,装作深思熟虑。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文聘,字仲业,本是南阳宛城人,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望。让他去接应是最合适的。\"
    刘表考虑了一下,尽管文聘是由蒯家推荐的,但他确实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于是点头同意了。更重要的是,刘表对蔡瑁在荆州军中不断安插蔡氏子弟的行为感到不满。既然蒯家也想涉足军方事务,那就让他们去竞争,自己作为主公,坐收渔翁之利。
    在和谐的气氛中,刘表做出了决定:派蔡勋追赶蔡瑁,伊籍火速出使许都,而文聘则率领两万大军北上接应。
    伊籍日夜兼程前往许都时,曹操也回到了许都。毕竟北方袁绍近期频繁活动,他需要坐镇许都以震慑那些不受他重视的献帝旧臣。
    自张铭从徐州归来后,曹操视其为知己,进一步调查了他的背景。
    这一天,在许都司空府。
    \"什么?\"
    \"张铭竟是前任南阳太守张咨,张子议的儿子?\"
    \"这么说,张铭是颍川张家的后代了?\"
    府内的曹操,在得知张铭献策并促使张绣投降、刘备轻易拿下宛城的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相反,当他听到张铭的身份时,显得极为震惊。
    曹操感叹道:\"生子当如张知汉,可惜这样一位智谋之士未能为我所用。\"
    \"文若,现在还有挽回的余地吗?\"
    无论是荀攸还是郭嘉,堂上的谋士们听到此话,表情都不禁有所变化。荀彧摇头叹息道:\"恐怕很难了。\"
    \"自从子议被孙坚 杀害后,张铭回到家族,受到了许多不公的对待,可能对家族心怀怨恨。三年前,他没有留下任何消息,毅然离家出走。\"
    \"没想到三年后,他竟然选择辅佐刘皇叔。\"
    \"回想起来,当年张铭周岁宴上,我还抱过这个小家伙,那时他眼睛滴溜溜转,机灵得很,还在我的手上尿了一泡尿。\"
    \"二十年过去,他已成为刘皇叔麾下的主要谋士,真是命运弄人啊。\"
    荀彧的感慨让众人想笑又不好意思出声,但整个厅堂的气氛轻松了许多。
    荀攸接着说:\"这样说来,我也想起来了,原来是他呀。难怪叔叔那天与我说话时,对张铭这个名字特别熟悉。\"
    \"我记得没错的话,张铭的字好像是小叔叔取的吧?\"
    曹操一脸惊讶,没想到张铭与荀家关系如此深厚,连字都是荀谌所取。
    荀彧点头道:“确实,子议与友若两人,友情深厚,无话不谈。”
    “汉这个年轻人没有去邺城投靠友若,这让我有些意外。”
    郭嘉却笑道:“以张铭现今展现的才智,如果他去了邺城,那才叫反常吧?”
    “我觉得他没选择主公,并非不愿屈居人下,而是真正的大智慧!”
    “所以,主公若真要得到张铭,只需击败刘备,他便会主动投奔。”
    这句话犹如当头棒喝,曹操拍手大笑道:“奉孝所言极是!”
    “但眼下首要任务仍是防范河北的袁绍。”
    “现在徐州已平定,正是与袁绍一决雌雄的时候,刘备那边就暂时搁置吧。”
    众人脸上都浮现出笑容,能克制住自身欲望的君主,才是真正的明君。
    这时,门外传来士兵的通报声。
    “荆州使者伊籍求见!”
    大厅中的智者们稍作思考,便明白伊籍来访的目的。
    “请他上堂来!”曹操眯起眼睛,挥手示意。
    不久,伊籍上堂,先是代表刘表客套一番,双方行礼后,他呈上了刘表亲笔书信。
    曹操阅后,明白刘表希望他出兵宛城,与刘表合力夹击刘备。
    “这个提议看似不错,但河北袁绍虎视眈眈,我出兵攻打宛城有何意义呢?”
    曹操微微一笑,婉言谢绝。
    伊籍不疾不徐,指向脚下:“当然是为了许都。”
    “嗯?”曹操眼神微睁,询问:“此话怎讲?”
    伊籍淡然道:“司空难道不怕,与袁绍决战时,刘备从宛城北上,直击许都吗?”
    众人面面相觑,忽然意识到,以张铭的智谋,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可能!
    曹操环顾四周,理解了谋士们的担忧,接着问道:“荆州由谁领军?”
    伊籍并未隐瞒,直言道:“德珪将军率五万兵马在前,仲业将军则率两万兵马殿后,总计七万大军!”
    曹操有些惊讶,没想到刘表对宛城如此重视,竟派出如此庞大的军队。
    下一刻,他做出了决定。
    “好,既然这样,我便答应景升兄。”
    “我会让典韦领军三万,荀攸为军师,南下叶县,到时候我们约定信号,共同攻打刘备。”
    伊籍闻言大喜,拱手告退。
    看着手下谋士的眼神,曹操微笑回应。
    虽然刚刚说过不出兵,却又立刻改变主意,但他毫无异样,这就是枭雄本色。
    “宛城地理位置关键,控制在我们手里,才能更好地与袁绍决战。”
    “既然刘表愿意承担主要责任,那宛城我就欣然接受。”
    “难道我们两家共十万大军,还奈何不了刘备那三万乌合之众黄巾军?”
    “对了,荀攸,张知汉务必要活捉!”
    “哈哈哈……”
    荀攸心领神会,众人纷纷赞同:“主公英明!”
    同时,在宛城城墙上,刘备望着下方烈日下坚如磐石、军容整肃的将领和士兵,心中不由感叹。
    没想到诸葛亮不仅智谋超群,还深懂练兵之道,我刘备遇见诸葛亮,真是幸运至极!
    张铭微微一笑,他只是将后世的军训课程引入这个时代罢了。
    蕴含数千载智慧结晶的军训,连后世那些被宠坏的公子哥儿,也被训练得整齐划一,严格执行命令。
    更别提这些身经百战的精兵,再加上关羽、张飞、赵云、陈到、张绣等将领,他们个个擅长练兵,训练效果更是显着。
    特别是第一天,连刘备和张铭本人,也和全军一起,在烈日下站了整整一个时辰的军姿,全军无人敢说半个“不”字。
    加上后续的奖惩制度,都是基于百人屯的标准,极大地提升了全军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配合队列演练和军阵操练,刘备的军队如今已养成快速、准确、协同一致的作风。
    “主公,目前我军需要的,是一场光明正大的胜利。”
    “正好荆州五万大军已过棘阳,就从蔡瑁下手吧!”
    刘备凝视南方,一手扶着城墙,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好,就按诸葛亮说的办。”
    “大军休整一天,明天出兵!”
    随着城头令旗挥舞,城下的士兵开始有序地退队,准备回营。
    刘备和张铭也走下城墙,早已准备好的宛城百姓为训练完毕的士兵提供了餐食。
    见到刘备和张铭,众人纷纷向他们致意。
    “将军”、“皇叔”、“公子”等各种称呼,虽然多样,但都充满了敬意,不仅是对刘备,更是对张铭。
    这一幕军民和谐的景象让刘备感到十分欣慰。
    “诸葛亮,说到这儿,我们在宛城站稳脚跟,周边县城归顺,你首功不可没。”
    “放心,诸葛亮,将来我定要攻克江东,铲除孙氏一族,为子议公 雪恨。”
    张铭闻言,连忙做出感激的样子,拱手道谢。
    尽管他对复仇之事并未太过执着,但这样的借口攻打江东无疑是现成的,怎能放过?
    更何况,自他三年前穿越以来,凭借张咨的声望,确实获得不少便利。为张咨效力,也是理所当然的。
    要知道,张咨当年任南阳太守时,深受南阳百姓爱戴。
    加之张咨出身颍川张家,是名门望族,张铭公开身份后,刘备的仁义名声立时得到南阳百姓的支持。
    无论是征税还是招兵,都进展顺利!
    这个时代,无论怎样,依旧是一个依赖家族背景和声誉的时代。如果没有张铭的关系,刘备即使坐稳南阳,也不可能如此迅速。
    因此,面对蔡瑁的大军,刘备自然不敢全力以赴。
    但现在,他甚至无需留下太多兵力守卫宛城,只要大军不败,就无需担心城中的百姓会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