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拥有寻阳之舟
作者:伟栋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最新章节     
    “军师托付我的话,我保证一字不漏地传达,告辞!”
    说完,他转身离开。
    张铭不禁摇头轻笑,这些表面恩怨分明的话语,实际上透露出朱然内心的不甘。
    这样一个愣头青,回去后不和太史慈闹翻才怪。
    “太史慈,这次,我要让你彻底死心对孙权!”
    心中暗自决定,张铭下令启航。
    再不走,大火就要烧到自己了。
    舰队驶离柴桑港后,张飞终于忍不住问道:
    “军师,我们为什么不返回攻打柴桑呢?城里应该没人了吧?还有朱然,就这样放他走了?”
    张铭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张飞的问题,而是看向庞统。
    “士元,怎么样?想到我们要去哪里了吗?”
    庞统此刻胸有成竹,答道:“先去寻阳,然后是下雉!”
    “军师,我的建议正确吗?”
    ,守护下雉之城
    张铭满意地点点头,庞统这次给出了正确的方向。
    这时,他才回应张飞:“翼德,现在的柴桑,就像一块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个比喻让庞统眼前一亮,觉得非常贴切。
    连张飞也若有所思,陷入了深思。
    张铭接着说:“而且你知道,柴桑城下的情况,太史子义正率五百人守城。即使想要强攻,代价也会不小。”
    “与其硬碰硬,不如放弃。毕竟奇袭柴桑的目标已经达到,江东水军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恢复元气。”
    “翼德,你觉得夺取江东需要十年吗?”
    看着张铭嘴角自信的笑容,张飞豁然开朗。
    没错!
    与其在柴桑城下拼个你死我活,损失兵力,不如撤退,给孙权一个教训更为痛快。
    接着,张铭解释道:“至于放朱然回去的原因,自然是为了让他继续怀疑太史慈,为将来收服太史慈打下基础。”
    “你们知道吗,朱然可是孙权的同窗好友?”
    张飞和庞统面面相觑,显然不清楚。
    张铭点头道:“你们知道孙权的孝廉是谁推荐的吗?”
    两人再次摇头,表示不知道。
    张铭微笑道:“不是别人,正是朱然的舅父,也是他的从父,吴郡太守朱治举荐的。”
    “这就意味着,他们全家都是孙权的坚定支持者。”
    “朱然身为孙权的心腹,却未随军西征,反而在柴桑担任太史慈的副将,甚至在战事中还有罢免太史慈主将的权力。”
    “他在柴桑究竟扮演什么角色,我想你们应该明白了。”
    庞统闻言,率先领悟了张铭的意思。
    随后,张飞虽然之前已听过张铭多次谈论各地英杰,但仍忍不住赞叹道:“嘿,军师真是神机妙算,怎么什么都知道似的?”
    “如果不是我知道军师是南阳人士,甚至都要怀疑你是不是江东本地人了。”
    庞统笑着补充:“张将军此言差矣,依我看,就算是江东本地人,也可能没有像军师这般详尽了解这些事迹。”
    张飞听完,深表赞同。
    然而,张铭只是微微一笑,毫不在意,转向庞统问道:
    “既然士元已经知道下一步是去寻找阳和下雉,不如说说,为何选择这两个地方呢?”
    张飞也被勾起了好奇心。
    “对啊,为什么呢?”
    “我们直接从背后偷袭孙权,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不是更有 吗?”
    张铭并未回答,反而示意庞统来解释。
    庞统明白这是张铭给予他展现才华的机会,张飞何等人物?他是刘备的三弟,是刘备集团核心圈子的关键人物。
    能否赢得张飞的真心认同,就看这次的回答了!
    庞统立刻严肃起来,稍作思考,整理了语言,说道:
    “我先回答将军的问题,为何不能直接突袭孙权,原因有三点。”
    “其一,下雉位于吴与楚的交界处,是连接荆扬的重要通道,孙权不可能不在那里设防。”
    “因此,想要悄无声息地通过,恐怕不易实现。”
    “其二,柴桑的情报很可能很快就会传到孙权那里,那时我们的突袭可能不到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孙权对后方的防护也不会疏忽。”
    “其三,虽然将军带来的是荆州本地的精锐,但他们擅长的可能是陆战而非水战,面对江东水军,这可能会成为劣势。”
    庞统的分析简洁有力,深入浅出,张飞听得频频点头。
    张铭看到庞统理解了自己的意图,也点头赞许。只要得到张飞的认可,庞统就能更快地融入刘备的核心圈子。
    接着,庞统转向张铭,继续道:“至于选择这两个地方的原因,古人已有定论。”
    “淮南伍被曾劝淮南王说:‘越过衡山攻打庐江,占据寻阳的船只,守住下雉的城池,控制九江的河口,阻断豫章的交通’。”
    “这意味着,攻占衡山国并进攻庐江,只要控制住寻阳的船只,固守下雉,再在九江边驻军,就能切断豫章的进出之路。”
    “因此,军师计划坚守下雉,切断孙权的退路,同时占领寻阳,为来年春天攻占庐江做准备。”
    “不知我说的,军师认为是否正确?”
    庞统所说的正是张铭心中所想,这让张铭对庞统充满期待。
    见到张铭点头,庞统欣喜若狂,仿佛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但他仍有疑问,便问道:“军师,统还有两点不解。”
    “士元尽管说,”张铭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庞统接着道:“首先,即使寻阳守卫不严,但下雉要塞孙权不可能不知,难道他会不派兵防守吗?”
    张铭微笑着,开始为庞统解答疑惑。
    很显然,孙权会在邾县、樊口、蕲春、下雉这条补给线的关键点部署兵力。”
    \"然而即便如此,我相信士兵数量会是逐渐减少的配置。\"
    庞统略作深思,表情若有所思。
    张铭接着说:“另外,柴桑那边的消息应该与我们到达下雉的时间相近。”
    “更何况,这种级别的紧急军情绝不会在路上耽误,所以下雉的守军并不清楚柴桑发生的事情。”
    “因此,我们可以伪装成运粮队伍,轻易拿下下雉。”
    庞统闻言,豁然开朗。
    毕竟,那些船只原本就在柴桑大营,又有江东降兵,要 下雉,确实不难。同样的道理,攻取寻阳也会更为顺利。
    但他还有一个不解的问题:“军师,即使我们占领了下雉和寻阳,谁来驻守呢?”
    张铭轻轻摇动羽扇,胸有成竹地回答:“寻阳何必派人镇守?”
    这句话让庞统一时难以理解,但张铭没有卖关子,继续解释:“庐江郡北部至大别山南部都是平原,有利于骑兵突袭。”
    “主公手下的赵云龙胆骑兵一旦到达,我想孙权不会冒险穿越寻阳,选择走庐 吧?”
    庞统内心震动,他才知道刘备阵营里还有骑兵。
    随后,按照张铭的策略,张飞的破虏军化装成粮船队伍,先攻下雉。然后他们又伪装成败逃的北军,攻下寻阳,留下三千人驻守,将寻阳的船只悉数集结到下雉港口。
    直到这时,孙权才收到柴桑的紧急情报。
    路线被切断,十万兵马的孙权慌乱起来,原来张铭不在长沙?
    得知柴桑遭受袭击,水营战船和船厂全部被大火吞噬的消息,孙权惊愕不已。这份情报由他的亲信朱然亲手写下,真实无误。
    情报中附有豫章太守的急报原件,详细叙述了张飞挑战、太史慈与他在柴桑城下的激战,接着水营失火,太史慈拒绝救火,因此孙权当场撤职,亲自率兵去救火的过程。之后,孙权不敌张飞,遭遇伏击,甚至被活捉,但又被张铭释放,这些细节也毫无保留地记载在内。
    然而,朱然的信中并未提及太史慈不愿救援的原因,而是重点描述了张飞和太史慈的关系,以及张铭托他带给太史慈的话语。目前,为防太史慈投敌,朱然已将其暂时关押。
    “这个太史慈,胆子真大!”
    “如果他和义封联手救援,有他在,义封或许能击败张铭。”
    “可恶,可恨!”
    “这张铭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在长沙负责疫情,怎么会跑到柴桑去?”
    孙权用力拍了一下桌子,完全忽视了手指传来的剧痛,他的思绪全被张铭这个名字占据,无法理解为何他会离开长沙。
    然而孙权并未怀疑长沙的疫情,毕竟这种事情无法隐瞒,就连张铭抵达长沙的消息,也是江东情报人员确认后才通报,促使那些顽固派最终同意出兵。
    “一个庞统,一个太史慈,真可恶!”
    “果然不是我们江东的人,他们的心思必定不同。”
    “来人!”
    “请元叹、子敬、子山前来商议。”
    吩咐完毕,士兵正欲传达命令。
    “等一下!”
    “顺便把子瑜也叫上,希望他不会让我失望。”
    孙权又补上一个名字。
    “遵命!”
    士兵转身离开。
    “再等等!”
    “还有……公瑾也一起!”
    “嗯,去吧。”
    孙权迟疑片刻,最后还是决定通知周瑜。他意识到仅凭自己的智囊团可能不够保险。
    不久,顾雍、鲁肃、步骘、诸葛瑾及周瑜相继来到孙权的大帐。看着坐在首位,神情疲惫,用手托腮的孙权,众人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