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师回江东
作者:伟栋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最新章节     
    昨天他还充满信心,计划熬到十一月便班师回江东,待来年春天再战。怎么一夜之间就萎靡不振了呢?
    还没等大家开口,孙权抢先说道:
    “大家都坐下,看看这份柴桑的急报。”
    说着,他将手中的急报传递开来。
    片刻后,营帐内传来一阵阵倒抽冷气的声音。
    周瑜反应最快,此事关乎江东的安危,是他和挚友伯符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不再犹豫,立刻道:
    “仲谋,立即撤军,不能再犹豫了!”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一愣。
    除了孙权,其他人并未感到事态严重到需立即撤退。
    顾雍望向孙权,接着挑眉问道:“公瑾,报告上说张铭最多只有六千兵马,命令豫章太守增援柴桑,调动庐江精锐并调集水军沿江而下,难道还不够吗?”
    周瑜冷笑道:“愚钝。”
    “元叹,你应该明白,你最擅长的是后方调度,或是成为一方太守。”
    “且不说柴桑大火已是几天前的事,现在连张铭身在何处都不清楚,你能想到的,张铭又怎么会想不到?”
    “我最担心的是张铭攻占下雉,切断我们的后路!”
    周瑜的分析一出,顾雍不顾颜面,同样露出惊愕的表情。稍加思考,他连忙起身劝谏。
    “主公,公瑾所言极是,我们应该迅速撤军!”
    随后,鲁肃和步骘也表示赞同,而孙权则单独询问诸葛瑾。
    “子瑜,你怎么看?”
    诸葛瑾愣了片刻,他也认同周瑜的看法,于是附议。
    孙权深深地看着他,没有多言,内心虽不甘,但脸上流露出犹豫的神色。
    周瑜见状,压抑住心中的怒火,再次开口:
    “仲谋,仔细想想,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
    孙权闻言一愣,但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他本能地追问:“那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
    周瑜正欲回答,忽然有人闯入。
    “报!”
    “紧急军情!”
    “昨日,张铭军队已攻占下雉,并将寻阳的船只集结在下雉。”
    听到这个消息,孙权霍然起身,疾步走到报告军情的小校面前,紧紧抓住他的双臂。
    “快说,发生了什么事?”
    “详细情况如何?”
    小校被吓了一跳,连忙解释:“张铭军伪装成粮船队伍,使用了柴桑大营的船只,我们因此受骗。”
    “接着他们假装败逃,骗开了寻阳城门,导致寻阳失守。”
    砰砰砰!——
    孙权猛然松开手,向后急退三步,幸亏顾雍及时扶住了他,否则他可能已经摔倒在地。
    突然间,
    孙权再次冲到周瑜面前,指着周瑜质问:“周瑜,你说这不是最糟糕的,那最糟糕的是什么?”
    “你是不是早就知情?是不是你与刘备联手,算计我江东?”
    所有人都感到困惑,不明白孙权为何突然把矛头指向周瑜,只因为周瑜先前的一句话吗?
    然而,众人的不解并未使孙权意识到自己话语中的漏洞。
    只有周瑜听出了异样!
    孙权对他的疑虑和保留并非毫无根据。周瑜反思自己的身份,似乎有所领悟,只是缺乏确凿的证据。
    他强压心中的冲动,沉稳地说道:
    “仲谋,冷静些!”
    “我所说的最糟糕之事,是张铭很可能早已有了对抗疫病的办法。”
    “他南下长沙、主持抗疫行动,而后奇袭柴桑,这些都是事实。”
    “如果我的猜测无误,原本的天灾反而被张铭利用,变成了诱使我江东出兵的陷阱。”
    “如果真是这样,他的智谋我周瑜自愧不如。”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迅速撤军,否则江东基业可能会落入他人之手!”
    周瑜的话让孙权立刻醒悟。
    毕竟孙权初掌江东,年纪尚轻,难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但想起刚才的失态,他背后不禁冒出冷汗。
    不过,他对张铭的认识也因此加深。
    此刻,周瑜成为了他的救星。
    稳定情绪后,孙权向周瑜深深一礼。
    “公瑾,我一时冲动,望你不怪罪。”
    “大军立即撤退,但还请公瑾指导,具体应该如何部署?”
    关系到江东的存亡,周瑜毫不犹豫地给出了他的策略。
    “大军立刻撤离,走水路,只需留意锦帆军的七帆战舰,其他不必担忧。”
    “另外,鉴于下雉已被张铭占据,我们可以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
    “步兵提前登船,向寻阳方向撤退,同时命令皖县陈武从两侧夹击寻阳。”
    “这样既能夺回寻阳,又能误导张铭以为我们会陆路突围,迫使下雉的船队做出相应调动。”
    \"待敌方战舰调动之时,以精锐水军为先锋,只要后方能抵挡住锦帆军的攻势,必定能一举突破张铭的封锁。\"
    周瑜的策略令孙权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首先,他命令立即派人给陈武送信,接着又向周瑜询问道:
    \"那么依照公瑾的建议,谁适合殿后,谁适合寻阳之战,又有谁能引领水军精锐作为先锋?\"
    孙权深知这场战斗关乎生死存亡,仅凭自己的亲信可能难以取胜。因此,他非常重视周瑜对于人员配置的建议。
    周瑜深思片刻,理解了孙权的顾虑,尽管内心有些遗憾,但他明白此刻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于是,他提出一个孙权可能会接受的方案:
    \"殿后的人选必须性格沉稳且经验丰富。\"
    \"这样的重任,非德谋莫属。\"
    孙权推测,殿后的人选可能是三位老将之一,但思考过后,并没有立即答复,而是问道:\"至于寻阳那边,该派谁去?\"
    \"寻阳突围,必须鲁肃亲自前往。\"
    \"只有这样,张铭才会相信我们突围的真实目标是庐江而非柴桑。\"
    孙权对此表示认同,点头表示满意。接着,他又问:\"那么先锋人选是谁?\"
    \"周泰勇猛善战,正适合担任先锋。\"
    \"同时让公奕做副将,我作为军师,待寻阳战事爆发,战船调动之时,定能一举成功!\"
    周瑜最后提到的先锋人选,是他根据孙权的心理,给出的能让孙权妥协的人员名单。果然,当听说先锋人选为周泰主、蒋钦辅时,孙权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公瑾的安排十分巧妙,程老将军确实稳重,但年纪毕竟较大。\"
    \"这样吧,我再安排休穆作为程老将军的副将,之前他在夏口与甘宁的锦帆军有过不少交手,也算熟悉。\"
    \"虽然他后来失守西陵,但让他殿后,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赎罪立功。\"
    \"你觉得如何,公瑾?\"
    周瑜对此没有过多评论,毕竟只是增加一个副将而已。实际上,朱恒确实有实力,只是年轻缺乏经验,让程普指导对他也有好处。
    于是,周瑜点头表示同意。孙权大喜,迅速发布了一系列命令。
    \"子瑜,你留下来。\"
    在商议结束并下达命令后,其他人起身准备离开,孙权特意留下了诸葛瑾。周瑜摇头感叹,加快脚步离开。
    鲁肃若有所思,停顿片刻,但最终还是被顾雍和步骘拉走。
    诸葛瑾神情阴郁,但他并未多说什么,只是陪着孙权在营帐中闲聊,直到大军开始撤退,始终没有离开孙权的视线。
    正如周瑜所预料的那样,刘备的大军在反应过来后,紧随其后的正是甘宁的锦帆军!
    程普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凭借丰富的经验,利用战舰布阵,使得锦帆军不敢轻易逼近。因此,在程普五千水军的掩护下,孙权剩余的五万大军逐渐远离追兵。
    一天后,庞大的队伍驶过了蕲春。
    孙权亲自率领三万两千大军,与他的智囊团一同,以孙邵、潘璋、黄盖、韩当为将领,取陆路经蕲春,直奔寻阳。
    周瑜则留下一万水军精锐作为先锋,另外一万步军装扮成中军,缓缓向雉水城进发。
    此时身处雉水的张铭迅速收到斥候的侦察报告。
    “士元,你怎么看?”张铭看完情报后,递给庞统询问。
    庞统看过后,嘴角浮现出一抹微笑。
    “正如军师所料,他们确实对寻阳有所图谋。”
    “不过军师,尽管寻阳有关羽将军亲率三千精兵镇守,又有赵将军的龙胆骑兵支援,但人数毕竟有限,真能坚守到主公的大部队到来吗?”庞统提出了疑问。
    张铭轻轻摇动羽扇,笑道:“当然能!”
    “除了孙权的大军,我想皖县那边必定也会有援军。”
    “有关羽固守城池,赵子龙带领轻骑在外 扰,我不担心寻阳会失守。”
    “这场战斗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敌军全部牵制在寻阳,不让他们提前突围逃脱。”
    “既要吸引孙权的军队留在寻阳城下,又要等待皖县援军到达,最后才围攻他们,这对领军者的指挥才能是一大考验。”
    “但如果换成子龙,我相信他能够胜任。”
    “一旦成功,庐江可以说已有半数落入我们手中,只需等到明年春天,一战定乾坤!”
    张铭的话语让庞统也充满期待。当初张铭预测敌人会从寻阳突围,庞统虽有些怀疑,但现在首战得胜,他自然希望接下来一切顺利。只是关于赵云这位龙胆骑兵的将领,他之前从未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