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喜日子
作者:伟栋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最新章节     
    几天后,建安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正是张家迎娶曹家大公主——曹婉的大喜日子。
    迎亲的队伍一到达襄阳,曹操嫡长女就带着得意的笑容拦在门外道:
    “慢些,慢些入内!军师欲入门可并非易事呀。”
    她接着提议:“不妨,让我也不难为你。
    我姐最喜诗词,若是军师能吟出三篇情深之作,即可入内,怎么样?”
    这话让大家惊讶,别说现场作三首,即使是当场构思一首,亦非易事,尤其是还要是感情丰富的言情诗歌。
    而此刻曹丕开口便是三篇,明显就是要考验张明亮。
    在场许多人清楚三天前街头之事,这更像是一种针对,大家虽不满但也只能默然。
    眼看曹丕占了优势,他又不想真的阻挠婚礼,故开口补充:“若果军事未能完成,那也不怕,一首十两金,你给三十金我也开门放行,如何?”
    四周立刻议论纷纷。
    这明明白白是试探,然而在这大喜日子上,人们不便表露不满,更别提还有众多围观的平民大众。
    正当众人焦急万分之际,却听到张明亮从容的声音:“只有三篇吗?”随后要求纸笔。
    众人的表情愕然,张明显然是不满这小小刁难的数量吗?
    其实他们没发现的是,张明面上并没有显露出丝毫焦虑,神色平静如常,甚至还不忘对着周围送祝福的民众一一回礼。
    不久,纸笔备妥,张明确立于台阶之上,提笔挥毫。
    只见”无题?”的落款让曹丕紧张地注视。
    他的心思刚刚萌动准备讽刺一番,然而就见到张明亮已挥下第二行: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随着每一句诗词,曹丕呼吸加重。
    这首名为”无题”的诗竟无比切合当下情境,不禁令他暗叫一声好!
    接着张明亮又毫无停止之意,写下另一阕:“眼儿媚。”
    曹丕急匆匆看向诗稿,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乐府风格。
    “杨柳轻揉曼舞,烟草织成一缕愁绪。”
    “海棠未淋雨水、梨花开如冬雪纷飞,在此春风里减半。”
    如今往事如云烟难再追忆,思念之情萦绕青楼梦中。”相思深意藏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尖。”
    吟罢此词,四下宾客惊叹不已,这些出身名门之人,立刻沉浸在诗中那缠绵悱恻的痴心眷恋之中。
    尚未让他们细嚼诗词余韵,曹丕的声音微微颤动,再次低吟:
    “鹊桥仙曲!
    巧制轻云舞翩跹,星际悲愤穿银河,
    邂逅金风与玉露,胜似人世间万般情缘。”
    “水般温软的柔情啊,如同梦里的良辰,如何忍心舍弃归途往鹊桥而去。”
    “若情爱永世常驻,哪在乎分秒聚首,日夜相守呢。”
    曹丕方朗诵完毕,赞誉声如潮起,连寻常不懂文墨的老百姓,亦能感受诗中的精妙。
    一句”若情爱永世常驻,何须朝朝暮暮”道尽了红尘深处的情深意长!
    说完三首诗歌,张明放下毛笔,从容站起,眼神深邃。
    “子桓,可满足于此?”
    “若还需添增,大哥可另赐诗词若干。
    待你大喜之时,也留有余裕,从容应对。”
    闻言,曹丕神色大骇,张明的话语字字诛心。
    接下来,曹丕神情黯淡,他败得彻底而痛彻。
    他清楚,此乃溃不成军的大败。
    这场败局虽苦涩,他却并无一丝忿忿。
    反而摇首低语:
    “不必如此,无需额外劳心。
    大哥才情横溢,子桓心生敬畏。”
    “此前三诗词便已堪称世间瑰宝。”
    “请容我奉上,大哥!”
    在不知不觉中,他对张明的态度起了变化,主动尊称其为兄。
    此刻,他彻底折服,张明亮朗自若的气质,深深地刻在他心中,犹如无法跨越的丰碑。
    自此时起,张明不仅在兵略与策略上名噪一时,他的文学才华同样熠熠生辉!
    前有制定《 制约》的智慧,后又因迎娶而展露三首情深之诗词。
    往后提及张明的评价,世人除了军事家与政治家身份,还会添上文学大家的名字!
    婚礼顺利进行,直至夜晚方告宾客散去。
    张明端着菜肴与肉食缓步向新屋行去。
    门吱呀开启,张明见到床沿上轻轻抖动的曹婉。
    明显察觉到她的拘谨,红色盖头依旧严整不动。
    将菜肴放置桌面,倒好一杯热茶,对曹婉笑道:“是否口渴?”
    曹婉轻轻点头,随即反应过来,摇头表示并非如此。
    张明轻笑道,帮她取下面纱。”来,尝一口这清茶吧。”
    “在此家中,不必过多受限,自由便是最妙的状态。”
    这话使得曹婉一阵慌乱,羞红双颊不再如方才街头维护兄长时那么坚毅决绝。
    迟疑后,她低垂秀眸,接过茶杯,背对张明一饮而尽,轻声道谢:“谢谢...夫君...”
    她细声碎语的言语让张明暗中苦笑,让曹婉不那么拘泥于礼法,怕是要一段时日的努力了。
    但他深明彼此立场迥异,即使目前有所共识合作,将来矛盾总将难以回避。
    对于曹婉的聪明,他知道无法忽视这一点。
    为此,他思考良久后对她说:“婉儿,可知道司空为何选你成为我的妻?”
    曹婉听见后眸光一闪,转头望向张明,准备回答。
    “我曾从父亲那里听过,夫君乃当世才俊,深谋远虑之人,他常言是你我良配的绝佳人选。”
    张明亮然对此有些意外,却没料到曹东主对自己的看法颇为高看,于是接口说道:
    “也许不止如此,我略懂司空的战略布局。
    他或许认为在必要的时刻,可以借此机会,利用你来作为平衡,确保你在危急时保全性命,甚至可能收纳你成为他的力量。”
    “同样,我未曾忽视这种可能性,对司空来说也是如此,你的身份可以为他带来微妙的掌控感。”
    “不过,有一件事我诚挚地希望你能够理解,我们的关系为我们的未来留下了许多可操作空间,无论结局如何,都会为我们提供调解的机会。”
    “但在此家庭中,我希望婉儿你能以我为主,过去与故人的交情,那些不适合现在的生活的部分,最好暂时断开。”
    这就是张明以委婉的方式来告诫曹婉,不要卷入不必要的旋涡。
    他预计曹婉会有反应,谁知曹婉并未反驳,反而认真地点了头:“夫君不必忧虑,这些我都清楚。”
    “就连家父大人也告诉我,自嫁为你的夫人之后,我的优先考虑唯有夫君一人!”
    曹婉固然担忧张明会与曹操交恶,但是张明的话语让她稍稍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她本来就有此打算,对张明的警告并不觉得困扰。
    说到底,曹婉真是一明理的聪慧女性。
    轻拥着曹婉细腻的手掌,两人一同坐在桌边,看着她慢慢地进食。
    他们的对话随意闲适,其中交织着幼年的趣事与远方的奇闻异事,使彼此的情感日益升温。
    用完晚餐后,两人的默契和情感进一步拉近。
    深夜,灯火稍息之后,二人真情流露。
    曹婉心弦紧绷,但她轻声开口:“夫君,今晚的诗篇,婉儿深深喜欢,多谢夫君赠予。”
    语气中饱含恳求:“同时,也希望夫君能多给我几分疼惜。”
    在那软声央求之下,张明心中的怜惜益发深沉。
    他低头轻轻印上朱唇,起初温柔渐行炽烈。
    诗句如是说:
    月照桃花洞,幽香洒莓苔间。
    一夜之后,曹婉从闺中少女转为家中妇人,曹丕则是在兵马于襄阳顺利交接之后,才与张辽一道返程归家。
    不久春节的到来为张府带来了更为热闹的氛围,因为他不仅有了新嫁的妻子黄月英,还添置了诸葛玥和孙尚香两位贤惠女子,加上曹婉的新加入,生活丰富多彩。
    这个新的一年里,张明的生活充满了安宁与舒适。
    正月初三,月光如华洒向大地。
    这个夜晚,张明留在孙尚香的闺阁之中, 过后,她依靠在他的胸口低语道:
    “夫君,我希望能回去一次江东。”
    张明轻柔地抚着孙尚香的秀发,体贴地回应:“是乡愁作祟吗?忍耐一些,假使顺利,最早明年,最迟后年,就能常归探望家人。”
    他对孙尚香的理解颇深,因为她生于江东,在这里有着深厚的情感羁绊以及作为庶出的地位考量,所以他特别注意孙尚香的心情。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孙尚香摇了摇头,露出微笑:“我并非怀念家乡,实际上家中并无太多牵挂,对我来说,现在这个家与你在,与二位姐姐及婉妹妹,更甚故乡。”
    “我能亲眼见证两位姐姐藏在我内心,期待着辅佐夫君取得江东,看见婉妹妹操持家政的样子,这让我更加向往现在的家。”孙尚香续言。
    “我更愿意返回江东,协助夫君说动周公瑾降敌,尽微薄之力,而不是徒增江东将士与百姓的牺牲,你说如何?”
    孙尚香的话语出自心底。
    即便是张明也没想到,这位孙夫人居然想要帮助自己说服周瑜归顺,他也明白,若是真能招降周瑜,占领江东将不再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