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张明亮赞曹婉
作者:伟栋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最新章节     
    三才美酒》热销后,刘备资金充足,已经有能力组建一千人重步军与千人的重骑兵。
    而且重步兵已经在进行训练,骑兵铠甲也在制造中。
    这就意味着上述三人不太可能成为新骑兵师的统帅人选。
    对于新骑兵师主将,张明其实早已心中有谱!听刘备再次提及,他不紧不慢地回答:
    “主公,另一位骑兵统领其实也是主公熟悉的旧识呢。”
    一听到这,刘备微愣。
    诚然,他的朋友和知己不少,但是专门指挥骑兵的战略家并不算太多。
    张辽张辽正要来的就是其中之一。
    刘备不相信张明提到的是张辽,而在这以外的、熟悉骑兵战术的旧交,会是他未曾想过的某个人...
    刘备眼睛一亮,心中想到了某个人。”难不成汉知你指的是太史子义吗?”
    张明亮了头,然而刘备却一脸困惑:“可是子义此刻人在江东,即使汉知曾用策略离间了子义与孙权,导致子义被迫离职赋闲,现在看来这招可能不易生效。”
    “毕竟,如今江东与荆州的紧张关系使得子义很难被说服投诚啊?”张明并没有否认这一点,只是一笑道:“主公无虑,江东如今兵败孙权手中,我已经让仲德在江东散布谣言,暗示孙策之死其实出自孙权之手。”
    “此刻孙权据守吴郡,轻易不会离开,待至年末,我想仲德应该能带回相关的情报。
    如果不行,到明年春天出兵,也能拿回柴桑,到时候让子义甘心为您效力,想必不会困难。”
    听到张明详密的计划布局,刘备深感钦佩,并放下心来。”知汉的筹划如此深思熟虑,我便无忧矣。”
    说到这里,刘备话风一顿:“孟德这次出嫁女儿还真是下了不少功夫,不仅仅是嫁妆丰富,连送亲之人竟是他的嫡长子,我记得他叫曹丕,没错吧?”
    张明亮眉微笑,附和道:“没错,是曹丕。”
    他对未来的魏文帝、开三国序幕的曹操长子曹丕可谓了如指掌,却没料到在这种情境下会派年仅十几岁的曹丕来做这个重任。
    正巧,州牧府的长史伊籍这时匆忙前来通报。”主公,新娘的送亲队伍已停在宛城。
    曹丕使者说,除非由军师您亲自前去迎接,否则他们会原地不动。”
    “如今,关羽将军颇感无奈,特此来请您指示决策。”
    听到伊籍报告,刘备惊讶于事态之快,毕竟刚才他们还在讨论曹丕。”知汉,你觉得这事应如何应对?”
    既然曹丕本人在此,刘备自然要征询他的意见。
    在那一瞬间,张明便洞察了曹丕的心理,笑道:“无妨,这是他想要借此提升姐姐地位的表现。”他以亲身为例:“当初迎娶月英时,我并未千里相迎;如今送亲队行程比那时更远,曹丕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他考虑到,自己出现后会给妻子及妹妹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烦请伊机帮助我婉拒他们,告知我会在襄阳等待。
    如果他们不来,那么他们就应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刘备略加审视后,没提出异议,同意了张明的办法。
    于是,伊籍领命,转身离开执行。
    数日之后,
    曹丕率领着浩大的迎亲车队,沿淯水水路而行,先一步来到了襄阳。
    面对坚持让张明亲自接亲的要求,尽管最后是他在压力下退了步,但可以确认此事并非刘备或他人之令,而是曹丕自己的决策。
    虽然不情愿,为了达成目的曹丕不得不再次硬着头皮送亲到襄阳。
    然而,此刻的曹丕面上满是不甘与愤怒。
    望向远方,曹丕一眼就瞥到了一支队伍正护卫着一位风采出众的人物,手持羽扇,身穿华丽儒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簇拥下徐徐而来。
    早知张明缺相,曹丕尽管从未亲眼所见,依然轻易辨认了出来。
    看着那熟悉的身影愈渐靠近,曹丕猛提缰绳,策马上前直闯而来。
    在靠近时一腿踢起马蹄,伴随着战马悲鸣的尖锐嘶鸣,曹丕凌驾在优势位置俯视着对方,唇角勾勒起嘲讽的笑意。
    “你就是那个张明?”
    这个态度嚣张跋扈,显然是要以震慑的方式挫一挫张明的锐气。
    时值黄昏之际,襄阳街头繁华喧闹,许多目睹这一场面的人都驻足观看。
    十八
    尤其是面对张明亮,众人皆心生敬畏,看见有人居然敢在他面前趾高气昂,一张张脸孔皆笼罩着愠怒的神情,纷纷朝曹丕靠拢包围。
    被民众多如山海的气势吓得暂时说不出话来,曹丕心中颇为忐忑不安。
    他未曾料想,张亮在这民间有着如此深厚的威信,他只是小举动而已,竟引来如此庞大的围剿。
    正当困惑之际,张明亮缓缓向前,嘴角微启露出一抹微笑。
    见到这一幕,曹丕暗暗松了口气,以为张明会替他解围,自豪之情不自觉浮现于眉宇之间。
    然而出乎他的预料,张明亮指着他说:“过来。”
    “把这个横冲直撞的人抓起来!”
    “除非十万火急的军情,否则擅自驰骋街头之人罚铜金十斤,关押入府邸禁闭十天。”
    “领命!”
    张明的命令犹如雷霆,刚落地时,裴元邵便呼应一声挺胸而出。
    面对那如黑豹熊罴般身形壮硕的裴元邵,以及刚才张明亮掷下的严峻指令,曹丕顿时陷入了迷茫。
    接着,在裴元邵毫不拖泥带水地把曹丕拽离马匹之际,四周围观的人群瞬间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
    随后,不远处传来了一个娇俏的斥责声,引来众人的注目。
    “子桓,还不坦承过错!”
    顺着声音望去,众人才发现,一乘嫁娶的马车上,一位衣着素雅、被女侍挽扶的女子正在步下车来。
    她容貌出众,肤如白璧,举手投足间透着清雅气质。
    然而她的神情冷漠,眼眸深处闪烁泪光,看向跪在地上狼狈不堪的曹丕,眼中全是焦虑和担忧,她是曹丕的胞姐,今日嫁娶队伍的核心人物——曹婉。
    曹婉此刻面色惨白,双目含泪,看着曹丕在地上俯首的模样,她忍不住凄切悲呼:
    “子桓,还不承认错误,你想真要在囚狱里待上十日不成?倘若你真被拘禁那么久,我的婚礼,你还能参加么?”
    她边说边走向群众,步步轻盈,举止沉稳优雅,如诗如画,自然引导出一条人缝。
    众人下意识让开,让她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
    抬头望见曹婉的反应,曹丕露出一丝不甘心的神色。
    几番挣扎无效之后,他愈发被困于尴尬境地,被裴元邵抓紧不放。
    曹丕心头满是对自己的愤怒,因为任性的行为使姐姐在大婚前不得不暴露在外,作为使者,自己实在是太过失职。
    想到可能真要被囚禁十日,正如姐姐所担忧,自己定然错过她的终身大事。
    曹丕顿感汗流浃背。
    咬着牙关,曹丕勉强说出一句话:
    “臣犯下军规,无视律法,肆意驾车于街头,我知错在先,恳请军师大人开恩饶恕我一遭!”
    恰在此时,曹婉走到了他近旁,柔声说道:
    “子桓任性胡闹,无意冲撞大人,只求大人看在我和夫君即日完婚的份上,饶过他这一次吧。
    小妹远道而来,也希望家中有人陪伴左右,请大人手下留情,饶过他这一次。”
    说着,她向张明深深地鞠了一躬,继而向围观百姓致歉示意:
    “若我这个做姐姐的有疏忽,对大家有所得罪,请原谅。
    还请大家念及子桓年幼无知以及我的婚礼,能帮他说两句好话。”
    “恳请各位施以援手,感恩不尽。”
    随着曹婉的话落下,人群中原先指责曹丕之声逐渐减弱,许多人也开始站出来替曹丕辩解,同时不少人为张明亮鼓劲祝贺。
    张明亮心中暗自赞叹:这个曹婉不但勇气过人,而且智计非凡,的确是个聪明绝顶的女子。
    果然不愧历史记载,她在当年敢于联合夫君的兄弟们,险些导致其夫君陷入危境。
    那样的奇异女子确实在历史上留有痕迹。
    而这时,曹丕心头充斥着羞惭与自责,他低头沉默,不愿意开口讲话。
    见到这种情景,张明亮微笑道:“转眼我们便是家人,这样的小事情不必放在心上,既然子桓已经承认错误,且未造成实质性损害,基于同曹司空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此事我们就既往不咎。
    但从今以后,请不再犯此类小过。”
    这句话如同绵绵的溪水般洗刷了曹丕的怒意,他看着张明亮的眼神多了几分敬佩与感激。
    对于错过的姐姐的婚期,他也因此稍感安慰,甚至发现张明亮也并不全如他原本印象中那般难以相处。
    事实上,倘若张明亮执意追究他的责任,他在荆州这个曹氏势力的地盘上确是毫无退路。
    因为,他的理断是显然的。
    “多谢军师宽容大度。”曹丕起身一揖,经过这件事,他的锋芒已然被磨去些许。
    然而内心深处,曹丕已下定决心,在婚礼之日,必定要找些事来刁难一下张明亮,以泄今日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