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远离是非之地
作者:伟栋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最新章节     
    所以,当听说孔融有意去荆州拜访张明时,他心底其实乐坏了,只盼孔融早点远离是非之地,别在许都碍手碍脚。
    唯一的挂念或许便是华子鱼(华歆)。
    他不仅是名满天下的学者卢植与郑玄的同门,更担任过豫章太守,深受百姓爱戴,孙策都对他无可奈何。
    曹操欣赏华歆的才华并敬重其品行廉洁,在孙策死后将他引入朝中,孙权也无可避免地接纳他。
    最重要的一点,华歆非忠心汉室之人。
    曹操对此放心。
    趁着孔融未至,郭嘉急不可待地出谋献策。”主公,如果令公子孔融自己要去荆州,您便答应便是。”
    “万一令公子提及子鱼公荀攸,您可以推脱,声称‘此事还需再做商议’,待一段时间后,如果子鱼公的兴趣减退,便可安排孔融南下。”在郭嘉的眼中,他也同样认为孔融在许都并非良材,不如送给刘备,免得在曹操身边成为烦恼。
    不久,孔融缓步入内。
    首先依礼向曹操施礼,曹操自然不敢怠怠,匆忙回应。
    然而随后,孔融怒视郭嘉一眼,并冷哼一声。”无礼之辈!”对他而言,最不能忍耐的就是郭嘉那种漫不经心的样子。
    郭嘉克制着自己的情绪,朝着孔融回了一礼。
    孔融至此才暂放怒气,礼毕开口:“今日我前来见您,司空,是想借助文化交流为名,南下荆州。
    希望司空您成全。”
    郭嘉心头微微颤动,看出孔融似乎并不保守,懂得灵活处事。
    他明白这事儿关键还需曹操作决定,所以孔融并未直接在朝会提及,而是选择先来找曹操商量。
    一时之间,郭嘉内心交错,他不清楚让孔融去荆州会带来什么后果,是好还是坏。
    而曹操表面上波澜不惊,问到:“所谓的文化交流,是一个人行动还是带上几个朋友?”
    孔融微笑摇头:“司空何糊涂至此?文化交融,必然是团队力量。
    除了我,还有华歆、邴原矩、管幼安三位同行。”
    曹操愕然,他曾数度征召那管宁,可惜对方甘愿隐居辽东而非留在朝廷。
    但孔融这肯定的口吻显然表明,他们一行早已与荆州有了交涉。
    即使刘备能否接纳孔融还不确定,但这番暗自较劲还是让曹操感到不舒服,特别是涉及到华歆。
    于是,他如同先前与郭嘉讨论的一样,借口大事未决:“此事关乎国之重策,容日后再议。”
    孔融蹙起眉头,看着郭嘉,接着对曹操道:“那么司空,请告诉我确切的时间,何时再议此事?”
    曹操一时无言应对。
    他了解孔融的性格,没有明确的时间,对方不会这么轻易离开。”不如这样,等到正月十九过完春节,大朝会上,满朝文武都在时再说。”
    听了这话,孔融没再多言,深深鞠躬表示同意:“既然如此,我就静候那一天了。”他补充道:“若司空不允许,我们也自可以私人名义进行文化交流,以免给您添麻烦。”
    离开前,他还瞥了郭嘉一眼,教训的口吻像家长般:“郭嘉,别老是耍些小聪明,不如多考虑治理国家的方法,莫效那些只会耍手腕之人。”
    郭嘉又深深地行了个礼,方从容退出。
    曹操微眯着眼,郭嘉则心跳不止,他们在心里暗恨对方的做法。
    “可恶,孔融这是逼迫我去挽留他啊!”曹操愤怒地说:“来年一定要找个由头让他离开,越远越好!”一边,郭嘉附和他的主子:“启奏主公,此计大妙,嘉赞同!”
    稍作平静后,两人这才回归讨论三才酒的销售计划,司空府的一系列命令,正式开启了北方市场的销售潮,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河北袁绍的领地冀州。
    装满了稀释的酒品,伪装成不同类别的三才酒被运进邺城,一车又一车,只在一日内就被售罄。
    邺都大将军府内,袁绍怒发冲冠,连饭也未能品尝一口。
    “曹阿瞒和刘玄德!真可恶!”
    “一个个都和我对着干?!”
    “快来人!”
    “速传郭公则、程仲治、许攸、田友前来议事。”
    片刻之后,曾经在官渡战役中效力的五名谋士相继到达,少了两人:田丰因为自己的过错被处死,沮授则成为曹操俘虏,坚贞不屈。
    队伍整齐后,袁绍没有拖泥带水,开门见山道:
    “那个刘备竟然将我们北地的所有三才酒业务都交给了曹操处理!那个曹阿瞒,居然把优质的好酒调配成了劣质货,价格涨到之前三倍以上,却依旧能在邺城售罄!”
    “这样下去,我如何去积聚更多的资金扩充军事力量?!”袁绍问道。
    机智多谋的逢纪心中早就有一个计划,这时赶紧向袁绍进言:
    “主公开心,我有个策略。
    可以把这些三才酒收购过来,我们随后卖给冀州的望族豪绅,也能盈利。”
    袁绍闻言动心,他明白此举或许会引起豪族的不满,但在官渡战争败北后,冀州豪族早已蠢蠢欲动,不如借此机会让他们自行跳出来,一举清除!所以欣然接受了逢纪的建议。
    荀谌冷静旁观,而审配、郭图、辛评三人一致赞成逢纪的办法。
    因此袁绍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
    话刚说完,袁绍挥手示意其他人退下,但审配立即提醒道:
    “主公交过情报,近来的并州传来紧急消息,鲜卑步度根部正在要求两百多万石粮食。
    据说,如若我们拒绝,他们就要亲自来取了。”
    这使得袁绍脸色阴沉如雷,猛地一拍桌子:“放肆!步度根简直愈发狂妄了,官渡大战期间他频繁 扰雁门,幸亏友若与程隽yi、朱灵守好太原,否则后果难以想象。”
    “他现在竟要我们的粮食,且还是这么大量的要求,简直是贪得无厌!怎么应对,各位有什么主意?!”他问道。
    群臣陷入沉默思考,现在的并州北部已近乎步度根的领土。
    官渡之战失利后,损失惨重,颜良、文丑的部队全军覆灭。
    若步度根趁势南下,仅凭并州的军队及高干的能力,很可能不足以阻止对方进攻。
    注意到袁绍的愤怒,逢纪硬着头皮回答:
    “主公交代的是步度根,自从兄长魁头逝世,他就一直扩张领地,在并州北区惹麻烦。
    往常的粮食索取只在边境活动,并没有入侵迹象,说明此番他的目标是并州。”
    袁绍点头赞同逢纪的话,却没有忽视实质性问题,他问:“审配说得很好,但现在我关注的是解决方案。”
    逢纪的眼珠转了转,灵光一现地建议:
    “主公立刻与我们北面幽州附近的鲜卑首领轲比能联系吧,之前他们之间就有争执。
    借助他的力量打击步度根,不是更好?毕竟他与主公仍有友好关系。”
    袁绍内心震动,并考虑了一会。
    但不等袁绍多做打算,辛评已经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主公,绝对不可啊!”
    逢纪和审配有三位公子——袁尚作为背后支持者,他自己则跟郭图同为袁谭的支持者。
    因此逢纪说的任何话,都必须反驳。
    况且这个计策本身就存在很多破绽。
    袁绍闻言也是一惊,连忙看向辛评询问:“仲治你是什么意思呢?”
    辛评冷冽的眼神扫过逢纪,大声斥责:“主公,逢纪这计策企图撼动我冀州的根本啊!”
    “鲜卑这群贪婪成性的外族,他们的狼子野心昭然可见,屡次侵犯我边境,杀害我百姓无数。”
    “按照逢纪的话去做,引轲比能对付步度根,不论轲比能提什么过分要求,一旦交易成功,他也必然会通过幽州道路。
    然而最可怕的,是他可能会借此机会在此盘踞下来。”
    “万一他占据了幽州,又赖在这里不走了,怎么办!”
    袁绍听着也出了一身冷汗,心里连连同意他的看法。
    因为他与北部鲜卑、匈奴有过多次交易,深知胡人们善变狠辣,背叛是常有的事,他确实无法冒这个险。
    袁绍刚打算驳倒逢纪的计划,审配这时开了口。
    “仲治,且稍等。”
    “元图虽然可能有个疏忽的地方,但从整体上看并无大错。
    你怎么能一口否定了所有的可能性?”
    “轲比能或许难以信服,但乌桓人或许能成为盟友。”
    “凭主公与蹋顿、苏仆延、乌延这三位首领的人脉,若是请求他们出动兵马,想必不会遭到拒绝。”
    袁绍默默点头,差点忘记了乌桓曾多次在他困难时期给予援助,特别是与蹋顿之间还有联姻的情谊,可以说他们是同一阵线的。
    无论是之前在幽州的斗争,还是此刻官渡大战,乌桓的贡献不容小觑,确实体值得信赖。
    就在他准备欣然接受之际,郭图却不服气地开口了。
    “不对,不对。
    南边大人虽好,但现在却不妥。
    此计或许曾经是好主意,但时过境迁,已非上策了。”
    审配性格刚正,闻言立即冷嘲讽:“请南边大人指教。”
    现场立刻充满了紧张氛围。
    郭图内心暗自窃笑,表面上却如同春风般和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