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曹操亲笔写信
作者:伟栋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最新章节     
    决定向刘备请求援助后,荀彧主张由曹操亲笔写信,并向皇帝恳请指令:一是请求粮食调拨,二是寻求援军支持。
    可让荆州牧刘皇叔调兵至河东,相互策应。”主公交代的函件先行送出,圣旨可以稍后再行传递。”
    曹操欣然答应,有天子命令作为依据,此事变得正当合法,甚至到最后的粮食调用,曹操还能找到理由不予归还,可谓精妙之策。
    送走众人后,曹操立刻开始写信并差人递送;随即,他又火速入宫,争取皇帝的指令。
    拿到诏书后,曹操本欲立即派使者传达旨意,忽记起了一个人:“孔融啊孔融!朝会上你说的坚持要让子鱼同行,那时是多么让我难堪啊。”
    他心想:“身为汉室忠臣的孔融啊,有这份天子诏书,看看是你自个送去还是不去!”
    没过多久,皇宫使者就来到了孔府,宣告朝廷已任命孔融为主使者前往荆州领取粮食调拨。
    虽然孔融明白这只是曹操的手段,让自己独自前去而避开华子鱼,但他仍不解曹贼此举:“曹孟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真的怀疑我们的忠诚吗?这种猜忌心理何时才能消解呢?”
    最终,孔融简单的整理行李,只带走邴原,在与华歆告别后,即刻率军南行。
    而在许昌城南,目送孔融离去,曹操笑逐颜开地想道:到了荆州之后,自己会重新给他安排任务——接替南郡太守的位子,然后再让他一家南下,而这个职务,现今已被刘备兼领。
    至于后续,曹某早已有计。
    在信使和宣告使者全部南下后,曹操所部也进入紧锣密鼓的备战阶段。
    步度根攻陷并大肆屠戮平阳后,似乎从中领略到大城丰富财富的味道,如今,三万鲜卑骑兵正围困河东郡的郡治安邑,企图迫使当地郡守屈服。
    这样,正好为曹操传递命令并调动兵马提供了时间。
    与此同时,
    在接受曹操指示下,传信士兵几乎耗尽了三匹快马的生命力,日以继夜疾行,仅用了短短两天时间,穿越六百多里地,抵达了荆州的襄阳州牧府。
    两份信件几乎同一时刻抵达,刘备与张明收到后分别展信阅读。
    刘备看完,沉吟叹息之余,脸色显得愤怒。
    “这袁本初真是让人可恨!”
    “平阳无辜的百姓遭受这场杀戮,让我内心深深痛惜。”
    “既然曹公开口求助粮草,我岂能袖手旁观不援手?”
    在一旁的张明也是勃然大怒,只是并未表现在表面。
    他不相信袁绍会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行事,因为尽管袁绍耳根子软、常有迟疑之状,但他并非愚钝之人。
    于是,张明推测背后一定有其他的盘算。
    袁绍可能想要待步度根回来时一举除掉后者,借此获取威望和物资。
    然而袁绍料不到的是,步度根竟会直接屠城,这样一来,他的行为已令他在天下名声扫地。
    “罢了,既然叔父愿意亲笔函告,说明他是有求而来,为自己留下退路。”
    打定了主意,张明再次关注曹操的信件。
    他发现曹操提的并非借用粮食,而是调配粮草,并提及会有一个明昭旨意送达,而执行之人将是孔融!
    张明正在筹备改良造纸技术和让活字印刷技术提早面世,并意图借此举发动一场文化的战役。
    荆州儒家名流虽不乏,但他们尚不足以在全国范围内领袖群伦。
    庞德公和黄公在荆、襄两地声誉显着,放眼全国略显不足。
    然而孔融却不同寻常!作为孔子后裔,又是一位公认的东汉末世名儒,郑玄去世后,他必定能在儒学界占有一席之地!
    “呵呵,看来这曹老丈官确实‘雪中送炭’了。”
    “但他想白白占有刘备的物资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面对鲜卑的步度根,刘备的粮草并非易取。”不错,主公交战之际,我们应摒弃成见。
    不只是提供援助粮草,还需骑兵协防。
    步度根的人头也应是我们的目标。”
    于是,张明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告知刘备,后者听得一愣一愣,最后如痴如醉。
    “曹操这诡计多端的大英雄竟然还有这等心机?”
    不过,若蜀汉的计划能实施成功,曹操恐怕只能吃了这个闷亏。”可我们这场仗确定需要出动所有骑兵?”
    听到这里,张明微启羽扇,露出微笑回应:“自然,不仅要全部出击,还需为主公开场带队。”
    “唯有让全天下的黎民百姓、士族大族皆亲眼见证,方能彰显,谁才是最终解救天下苍生之人!”
    刘备听了,顿时豪情壮志勃发。
    撇开刘备年轻时在幽州的经历,他曾频繁接触胡人,深知其诡诈凶悍。
    身为汉人,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信念深入每个汉人心底。
    对于领军对阵胡人,刘备求之不得。
    计议已定,刘备未待圣旨在身,即亲率赵云的英勇虎豹骑、太史慈的勇猛先锋及陈到的白衣白羽毛精英骑士,以贾诩为军师,共率领一万一千名骑兵,沿途护送粮草,向叶县进军。
    与此同时,荆州由张明坐镇,他也一刻未曾懈怠。
    首先,命令朱桓的部下南下荆南接手黄忠的威严之军,使鹰扬 移到樊城。
    接着,他又部署陈武带领讨伐逆贼的水军溯汉水北上,直到丹水方向。
    而在一切行动之前,张明早已准备在襄阳静候孔融的到来。
    在此期间,张明确定,时机已到让他推出那个深思熟虑多时的月亮星纸质版问世。
    基于左伯纸的技术改良造纸,并非难事,加之早在鹿门山选址完毕。
    一日,他携手黄月英来到山脚边的潭边。
    行走在山路间,两人离开喧闹的城市,踏入冬日静谧的山林。
    皑皑白雪覆盖着地面,每一步都能踩出沙沙声。
    树梢缀满晶莹冰凌,宛如自然之境的艺术瑰宝。
    风虽强劲,但两人心无畏惧,沉浸在这宁和的爱情氛围中。
    张明望向前方,看见一片翠绿的松林,阳光如丝缕般穿透松针,交织成斑斓光影,在月英及他身上洒落,美得不可方物。
    张明询问道:“月英,冷不冷?”还未及月英回复,他又说:“到了后,你要不要先坐轿歇息会儿?”黄月英抬起眼睑,含笑摇头道:“不冷,有你的陪伴,我已经十分温暖。”
    月英轻轻环抱张明的臂膀,感受他的温度。”谢谢你,娶你做妻,是我一生的幸事。”这是张明内心的真挚感慨,娶得一个天才发明家,生活无疑变得更加简便高效。
    她不仅革新了水军船艇,更是能把 技术转化为民间生产利器。
    想象未来春意盎然之际,整个荆州襄阳将迎来的农业生产革新,张明内心充满期待。
    于是他期望能与月英一起目睹造纸术的改进,并以她的名字命名,表达感激之意。
    然而月英坚辞不受,表示他们的结合即是一种相濡以沫,无需过多言语。
    看着月英坚决的眼神,张明心中充满喜悦:“既然你这么说,但我还是想送你个惊喜作为礼物。
    来了,马上就要到了。”
    月英微笑,目光里闪烁智慧之光,流露出对张明深深的爱意:“看起来夫君又要发明些新奇之物了,可你却秘而不宣。”张明显然没有否认。
    穿过松林,一汪清潭映入视野。
    湖边,一座精致的小院静 落在造纸坊前方。”难道这就是……造纸厂吗?”月英的眼角捕捉到竹栅栏上挂着的洁白的纸张。
    疑惑瞬间浮出:“奇怪,是因为这积雪吧?我觉得这些纸张似乎比左伯纸要洁净多了。”见月英有所发现,张明微笑应和,确认了那些纸张的独特之处。
    步履加快,张明携着黄月英步入庭院。
    院内匠人们见到他,脸上流露出了振奋的表情,纷纷低头行礼,其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尤为热泪盈眶。
    “大人,您总算来了!”
    “您教授我们制碱精炼的法子,的确大有效果啊!!”
    “还有那个竹纸,竟然这么洁白通透,真是太棒了!!!”
    张明轻轻扶起了老者,他请来的造纸专家,现在也已成为这造纸厂的厂长。
    事实上,东汉造纸技术已趋于成熟,不过他不过是稍加指点如何利用烧碱提高清洗效果,使杂质更易于清除。
    随着材料选择的扩大,能得到色泽比之左伯纸还要纯白的纸张变得轻松自如。
    一旁,黄月英双眼微睁,好奇地看着这些新纸,一脸满足的喜爱模样。
    微微一笑,张明接着宣告道:“今后,我们就把这款新品纸叫做‘月英纸’,可以大规模推广生产了。”
    “同时告诉大家,每一位工匠都会额外得到一年薪资作为奖励!我希望你们用心研究,将来都能 掌管一个工厂。”
    他的言辞激发了众人的热情与斗志,黄月英却一时有些失神,眼中有闪烁的泪光。
    她深知月英纸的重要性,真正打动她的,则是张明对她别出心裁、独一无二的爱意。
    “夫君……”
    黄月英开口欲拒,却已被张明先一步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