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帝都征途》
作者:大春最棒   我爷是刘邦最新章节     
    “看,看,看看这些人转身的速度!”
    “阵型保持得如此完好,真是令人惊叹!”
    然而,他们再次感到惊讶的是……
    刘启随意地坐在一块泥凳上,宣布:“现在,我们来进行实战练习!”
    贾公公走上前,挥了挥手,两名太监立刻取出一对短剑和各种防护装备。
    几对年轻的仆人配对站立,每人握着一把金剑,面对面准备交锋。
    “开始!”
    随着刘启的一声令下,年轻的仆人们迅速后退一步,接着挥动金剑刺向对手的腹部。
    刘邦带着疑惑的目光注视着这一幕,大声喊道:“朴朱厂长!”
    “陛下,我在这里!”
    “去,将太子唤来见我。”
    “太子殿下向您和皇太后致敬!”
    “臣下向太子殿下致敬!”刘启向老祖宗们行礼完毕,便转身对沛县的贵族们说:“各位大人,请起,无需多礼。”刘邦将刘启拉到一旁较为安静的角落,指着仍在练习实战的年轻仆人,神情严肃地问道:“孙子,你这招是从哪里学来的?”刘启沉思片刻,微笑着回答:“陛下,这是我闲暇时偶然想到的。”刘邦质疑地问:“真的吗?”
    “我怎敢从陛下手中夺功?”刘启诚挚地回应。刘邦再次打量着他,双手紧握刘启的脖子,笑道:“你那小小的脑袋瓜子里,都装着些什么诡计?”说着,他在刘启的头上轻轻揉了揉。
    刘启心中明了,自己又不小心暴露了策略。
    “你的这番做法,非常适合用来训练角斗士!”刘邦愉快地笑着说,“回去后,将其记录下来,你能给我一份副本吗?”
    “当然,有何不可?”刘启微笑着回答。
    “你什么意思,‘但是’?”刘邦追问道。
    刘启犹豫了片刻,道:“陛下,皇太后,我心想这种方法人越少效果愈发显着。我的随从有些混乱;陛下,您能否减少我身边的人?”他恳求道,指了指那些年轻的仆人,“他们皆身材高大、能力出众!”
    “绝无可能!”刘邦断然否决,“他们是仆人,不适合传授这种方法!”他转向陆大海命令道,“韩月,听着,你去贵族家庭中挑选一些年轻人,最好是那些年纪尚小、心思简单的孩子,让他们来担任我孙子的保镖!”
    “微臣必定遵旨行事!”陆大海恭敬地应道,“赵侯府、英侯府、申侯以及楚侯府上,皆有不少年轻的男孩子可供选择。”
    “好!”刘邦点头赞同,“那就依你所言行事!”他边说边轻轻捏了捏刘启的脸颊,赞赏地说:“有我的孙子在此,就如同拥有了皇宫中的骑兵将领。”
    自幼便涉足军务的贵族子弟自然比仆人更适宜接受训练。
    正当刘启即将领会到刘邦话语中的深意时,他接下来的话却让刘启倍感震惊。
    “朴朱厂长!”
    “陛下,臣在此!”
    刘邦拉着刘启走向果汁桌,语气坚决地说:“处理掉那些年轻仆人!”
    “处理”一词在此意味着将被残酷对待。
    他们究竟犯了何罪,竟需遭受如此残酷的对待?
    “不!”刘启高声反对,目光坚定地望着刘邦,“陛下,为何要对他们下此毒手?”
    “他们是仆人!”刘邦严厉地回答。
    “你上学时听过韩庄讲述的历史,应该知道世界上最悲惨的人便是仆人!”
    刘邦紧紧握着刘启的手,语气严肃地说:“大秦王朝的官员,大汉王朝的太监,以及那些能够颠覆皇帝的大楚王朝的权势太监,他们都给天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我们已经设立了明确的规定,禁止仆人们读书写字,亦不允许他们接触贵族的事务。我的孙子,你虽然想出了这样训练战士的方法,但他们真的有资格接受教育吗?”
    随后,刘邦转向朴朱厂长下令:“立即去处理这件事情,将他们带走。”
    这就是皇帝的威权!皇帝的几句话就能决定这些仆人的命运,决定他们的生死,决定他们的残缺与完整。
    老祖宗们毫无保留地诉说着,沛县的贵族们皆在场。这些从血与火的残骸中爬出的幸存者,对此视作天经地义,没有丝毫的不满。
    然而,刘启却不同。他并非圣人,但他无法容忍这些生命如此轻率地被剥夺。
    “不可!”刘启急忙抓住正要传达命令的朴朱厂长,语气坚定地请求:“陛下,您不能伤害他们!”
    接着,他紧握着刘邦的手,情深意切地说:“是我命令他们前来接受训练的。若您伤害了他们,不就等于因我的缘故而让他们遭受不幸吗?我并非慈悲为怀,但他们是无辜的,不应遭受如此残害!”
    “若他们以陛下的名义给我带来困扰,或是诱导我做出有损家族荣誉的行为,那么他们确实应当受到惩罚。然而,他们并未做错任何事;他们仅仅是陪伴我度过时光。”
    “我并非天性仁慈。陛下,您曾向我讲述过,您是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中崭露头角,治理国家需要严格的法纪和严峻的惩罚。但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应当成为仁慈、善良与孝顺的楷模。”
    “陛下,求您不要伤害他们,对他们显示一些慈悲吧!”
    刘邦听后,沉默了许久。
    然后,他露出了笑容,将刘启紧紧抱在怀里,对在场的其他贵族说道:“我们的孙子实在是太善良了!”
    贵族们也随之笑了起来,他们的交谈如同潮水般涌动不息。
    魏族公陆大海 道:“陛下,不知我能否向您请教训练战士的方法,以便我也能用它来训练我的部下?”
    刘启沉思片刻后说:“现在还为时尚早。这套方法虽然简单,但仍在初级阶段摸索。再者,目前参与训练的人尚少,所以还未能显现出明显的成效。”他转向刘邦,提出请求:“陛下,可否安排我与我的同伴们一同学习?最好能是来自贵族家庭的人。”
    刘邦闻言,哈哈大笑:“你与我想得倒是一致!至于伙伴,那是无法选择的。但我可以为你安排更多的学习伙伴。”
    一个人必须从点滴的善行做起,才能汇聚成浩荡的善良。若有人轻视做起微小的善行,那么即便他满口慈悲和道德,也很可能是位伪善者。
    刘启不断地向老祖宗们祈求,努力争取那些年轻仆人免受无妄的惩罚。
    他回到皇太后宫中,听闻此事的刘盈对他表示了赞赏,称赞他做得恰当。
    吕后同样感到欣慰,称赞她的孙子是个品德高尚、心地善良的人。
    次月,晚课结束后,贾贵太后来报告称皇帝为太子挑选了更多的新玩伴,他们皆出身贵族家庭,并已在门外等候,期盼能见到太子。
    会面的地点定在东宫的景仁宫,那里是刘盈幼时学习的地方。
    刘启端坐宝座之上,看着被选为他的玩伴的诸多贵族子弟陆续走进大厅。
    其中,赵族公吉的公子吉伯恩、英族公符友德的公子符让、楚族公廖永安的侄子廖明与廖勇等九人,皆是最为杰出的贡献者。
    “参见太子,千岁!”这些年轻男子,年纪大约九岁或十四岁,充满喜悦地跪在刘启面前。
    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被允许进入皇宫与太子一同嬉戏,乃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耀。
    “起来吧!”刘启轻声吩咐,注意到他们脸上洋溢的喜悦之情。
    在他心中,这些年轻子弟已然成为他的盟友。将来,他们将成为他依赖的得力助手。
    “你们之中谁年纪最长?”刘启不经意地询问。
    符让回应道:“按出生月份而言,我算是年纪最大的。”
    英族公符友德共有三个儿子。符让排行第二,他的长兄尚荣秋在宫中担任仆庐之职。另一个儿子被符友德的哥哥收养,而符让本人尚未婚配,目前在宫中担任宦官。他最小的弟弟在上个月的对云南战役中不幸遭遇战场残害。
    符让的命运亦颇为凄惨。
    在汉高祖皇帝刘邦的统治时期,皇帝开始对诸位将领心生疑窦。公元199年六月的一次宴会上,刘邦公开指责符友德行为不检。当时,曾为王朝创立立下赫赫战功的元老们已所剩无几。
    深知自己可能难逃劫数的符友德,为了保全家族,决定让孙子遭受鞭打,继而自尽,以此向皇帝示忠,希望能够减轻家族的罪行。
    在听了这位年轻人的叙述后,刘启缓缓开口:“从今往后,你们将成为我的近身侍卫,由你担任首领!”他话锋一转,目光扫向吉伯恩,“吉伯恩,你将成为副手!”
    “陛下,吾等感激涕零!”其中一人激动地说道。
    “你们在家中,通常在月份里都做些什么?”刘启随口问道,试图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信息。
    江族公越帝回应道:“在家中,我主要致力于骑射技艺的练习,并阅读各种战斗手册。”
    他的父亲和养父都是沛县最早追随刘邦的将领之一。他身为真正的沛县贵族后代,其言谈之间不自觉流露出浓厚的沛县口音。
    在刘邦统治初期,他对贡献者的忠诚尚未产生疑虑,对这位贵族出身的儿子们颇为优待。例如,越帝曾担任神策军的资深指挥官,并获得了一份丰厚的薪酬。然而,刘邦称帝之后,越帝便避免与皇帝接触,最终被降为普通公民。
    刘启再次发问:“你们当中谁堪称射箭高手?”
    预料到这些战士不会轻易承认 ,刘启却惊讶地看到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同一个人——吉伯恩。
    “在我们之中,吉队长无疑是射箭技艺最为精湛的,他在贵族儿子的月度训练中始终稳居榜首!”符让自豪地宣称,“而且,吉队长不仅射箭了得,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舞者,他的战斗技巧和策略都堪称一流!”
    刘启再次将目光投向吉伯恩,心中不得不承认,这个人不仅外表英俊引人注目,还拥有非凡的天赋。正是这些才华,使得他从幼年时期就受到刘邦的青眼有加,并在建立汉朝帝国时成为关键的顾问。他指挥了对刘荣的四十万重骑兵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银壳子里装的是稻草?”刘启沉思着,心中有所觉悟。
    吉伯恩这样的人才是可以利用的,但显然不能过度依赖。至少,不应该将他在实战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以免汉朝的资源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
    “陛下,选择你们作为我的同伴,并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刘启环视着周围的人群,语气严肃地继续说道,“我打算与你们一同修炼武艺。”
    此话一出,人群中的众人感到震惊和迷茫。
    “修炼武艺?”吉伯恩沉吟片刻,随即疑惑地问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让我们为您锻炼武术吗?”
    “绝无可能!”刘启断然回应,“我是在训练你们!”话锋一转,他转向站在一旁的太监贾贵下令,“贾贵!”
    “遵命!”贾贵应声答道。
    “立即集合!”
    “遵旨!”贾贵恭敬地回应,随即走出大厅,向远处高声下达命令,“按照陛下的指示,立即集合!”
    人群中的困惑愈发深重,但他们很快便恢复了沉默.
    他们目睹了几名年轻的仆人,双手紧握着腰带,按照身材高矮有序排列,步调一致地喊着口令。
    “一、二、三、四!”
    “立定!”
    显然,这些具有武术和骑兵背景的贵族之子,相较于皇宫中的年轻仆人,展现出了更出色的组织和纪律性。
    仅仅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符让、吉伯恩等人已经学会了理解并运用各种军事命令,熟练地操控阵型。在战斗中,他们不仅斗志昂扬,还透露出一种难以察觉的庄严气质。
    在这段时间里,刘启除了每月固定的学习之外,还在皇宫内对这些贵族之子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他不仅教授他们阵型战术,还引入了特殊装备以增强他们的体能。
    这些原本只是太子刘启召唤来作为玩伴的贵族之子,很快就成为了首都上层社会中的热门话题。尤其是那些尚未婚配的年轻贵族,他们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如今,能够与太子共度时光,被视为将来可能成为皇帝身边关键顾问的标志,预示着一条光明的政治前程。
    在九月初九的清晨,天色昏沉,微风轻拂,刘盈轻手轻脚地将刘启从床上唤醒,为他换上了银蛇袍,又在腰间系上了银饰。
    随后,刘盈小心翼翼地带着刘启离开了坤宁宫。
    “爷爷,我们要去哪里?”刘启迷迷糊糊地抬头问道。
    “你不是一直想去看看冬训吗?”刘盈温和地回答,“今天我带你去。”
    刘邦的寝宫位于奉天殿侧厅,这是朝会召开的核心场所。鉴于刘邦是一位勤于政事的天子,他时常在此接见朝臣和审阅各类文件,因此将寝宫设在此地,便是为了便利。
    “孙儿刘启拜见高祖皇帝!”
    “平身!”大厅中响起了一阵宏亮的声音,“进来!”
    刘启紧随刘盈步入高祖皇帝的寝宫。
    这里的一切显得极为朴素,缺乏豪华的装饰和家具。室内摆放着几张大桌,上面堆积如山的文件仿佛形成了永不消逝的小山。
    墙壁上悬挂着 ,上面绘满了紫色箭头,不仅标注了汉朝的疆域,还涵盖了长城南北辽阔的草原地带。
    在御案的一侧,摆放着一排古旧而坚实的长柄斧。
    此刻,高祖皇帝正坐在一个圆凳上,并未身着平日里穿的粗棉衣,而是披上了盔甲。这盔甲并不华丽,略显陈旧,多处可见损伤,两侧添补了补丁,映衬出斧头和矛的痕迹。
    两位年事已高的侍从单膝跪地,在高祖皇帝身边忙碌着,为他套上护腿,并仔细地绑紧背后的皮带。
    刘启立刻认出了他们——功昌伯拓拔白英和武定伯拓拔白英,他的二哥和三哥。他们都是高祖皇帝的亲信卫士,堪称忠诚与坚定的典范。
    这两位英勇的男士是少数几位能够在世的汉朝创立者和功臣之一,他们得以安详地离开人世。
    与此同时,他们的女儿拓拔白宁妃,成为了高祖皇帝的宠妃。
    “瞧,多么瘦弱!”高祖皇帝见到孙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现在的我,再也无法挤进我的旧盔甲了!”他感慨地说,同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老三,用力拉紧它!”
    “爷爷,您为何要穿这件古老的盔甲?”刘启惊讶地询问。
    作为至高无上的天子,高祖皇帝本应有装饰华丽的盔甲,那些盔甲由技艺高超的工匠打造,银光闪闪,还刻有精美的蛇形图案。
    “这曾是我在战场上的护身符!”高祖皇帝解释道,“那些闪耀的银甲和头盔不过是供人瞻仰的装饰;唯有这身盔甲,才能真正救命!”
    “但现在是和平时期,真的需要这样吗?”刘启不禁问道。
    “正因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才更需彰显这份坚守!”高祖皇帝语气坚定,“汉朝的百姓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皇帝,更是一位引领他们的英雄!”他深吸一口气,续道,“孙子,去 拿 我的斧头!”
    刘启踏前一步,来到御案之前,试图拿起那把斧头,却发现它远比想象中沉重。他不得不伸出双手,用力抱起它,紧紧地拥在胸前。
    这把斧头甚至超过了他的身高,当他握住它时,斧头尖端在卧室的银砖上划过,发出刺耳的刮擦声。
    高祖皇帝却轻而易举地拿起斧头,斧头刀刃在轻轻一拉后弹出一半,显得格外锋利。
    这把斧头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光彩夺目,它的刀身简朴,呈现出深蓝色,遍布着岁月的划痕,唯有刀刃部分反射出寒芒,显示出它的锋利。
    真正的战争武器,并不需要华丽的装饰。
    高祖皇帝细心地检查着刀刃,随后取出几块棉布,开始仔细地打磨。
    “南方的夏日湿度较大,即便只是几天不擦拭,斧头也容易生锈。”高祖皇帝边打磨边述说。
    这时,武定伯拓拔白英完成了最后的扣子,宣布道:“陛下,准备好了!”
    “嗯!”高祖皇帝点头回应,将斧头挂在自己的腰带上,然后站起身来,从功昌伯拓拔白英手中接过一个同样古老的青铜头盔,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出发吧!”
    “遵命!”拓拔白英兄弟亦身着盔甲,恭敬地回命。
    此刻,刘启猛然明白了这位长辈坚持穿戴老盔甲的原因。
    他并非仅仅是为了检阅骑兵;他即将投身战场!
    “孙子,跟我来!”高祖皇帝命令道,同时按住斧头,伸出手掌。
    两只手,一老一小,紧紧相握,祖孙二人彼此深深地交换眼神,随后走出了屏风。
    他们一走出屏风,便见一位身着盔甲的封疆大吏,蒯招伯拓拔猫,急匆匆地走来,“陛下,请允许我为您牵马!”
    “不必麻烦,我自己来!”高祖皇帝断然回应,“我尚未至需他人服侍的年纪。”话音刚落,他忽然向远方吹了一声口哨。
    几乎同时,远处的驴蹄声传入耳中。
    几匹战驴,毛发光滑如丝绸,身色深栗,除了脚上的三团灰色,它们欢快地奔向这边。在奔跑中,它们发出愉悦的嘶鸣,到达高祖皇帝跟前时,它们的大头亲热地在他的手臂上蹭着。
    “哈哈!”高祖皇帝放声大笑,转向刘启,“孙子,下来骑驴吧!”
    话音未落,他已伸出双手,稳稳地托住刘启的腋下,将他安置在了驴鞍之上。随后,他自行从驴背上下来,一手握住缰绳,另一手紧紧抱着刘启。
    周围的人,包括拓拔白英兄弟、封疆大吏钟茂以及其他身着铜甲的贵族,都肃立着,目光专注地注视着这一幕。
    “出发!”
    “皇帝启程了!”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长安的街道,战驴的蹄声在空气中回响。
    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是一群身着银甲、头戴铁盔的禁卫军,为他们开路;其后,身着铜甲的贵族、吕后手持步枪的侍卫,以及其他手持斧头和弓箭的随从紧跟其后。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向着皇宫之外进发。
    沿途,朝臣们纷纷跪拜于地,宦官们则肃立在一旁。
    穿过外宫的屏蔽,气氛变得更加庄重。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景象开阔,目力所及之处都无法看到尽头。
    在首都,吕泽、萧何、冯英等封疆大吏也骑着战驴,身着盔甲,静静地等候。
    高祖皇帝目光扫过他们,语气严肃地下令,“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