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收获
作者:三各七   全家穿越:逃荒!还没金手指!最新章节     
    如果按照这个产量生产,沈呦呦一个月只能拿到六十两,唐广申九十两,当然,这是刨除所有人工和成本,二人的纯利润。
    按照这个数目,让沈知秋先去开钱,省的农户拿不出钱买肉,再耽误事儿。
    午餐肉二百三十两,肉焖子一百两,自热小火锅一百两。
    一共四百三十两银票揣进了沈知秋的怀里。
    还有李静舒他们这个月要做的压缩饼干,经过商议,粮食朝廷出,让沈知秋他们加工,
    一袋饼干的加工费是十文,就连做压缩饼干模具,铸模的钢锭,朝廷也出。
    不过这个没提前给钱,毕竟材料人家都出了,咋能还先给你开工钱。
    从户部出来,他没直接回去,而是骑着烈焰先去的广源楼。
    这回,第一次沈知秋有了自己是二东家的感觉。
    主要是他骑着马一走近,门口接待客人的小二就眼尖的发现了他,一路小跑着就直奔他过来,嘴里还喊着:“二东家来啦!”
    “二”字拉的老长,想不注意都不行。
    果然,陈东家一般的时候都在楼里,看见沈知秋就招呼:“沈老弟,怎这个点来了,吃了没,我让后厨整几个菜咱喝两杯。”
    “陈哥,别忙活,吃过了,咱找个地方,我有事儿和你谈。”
    二人直接去了休息室,桌子上摆着瓜子,干果,果脯。
    沈知秋捏其一块桃干塞嘴里:“这果脯果子本身没多大味了,全是一股子甜味儿。”
    陈东家拿起茶壶给他倒茶:“做成果脯不就这样吗?”
    “果脯可不都是这样的,”
    沈知秋念叨完这一句,也没接着说,而是转移话题:“最近楼里生意怎么样。”
    陈东家乐了,还以为他沈兄弟终于意识到自己也是东家,要关心下酒楼的营业情况了。
    他说:“现在没人吃烤串了,菜不就还是那些菜吗?孜然虽然还是独一份,但大家也不是日日来了都点。”
    这话沈知秋信,啥东西吃多了,也会腻。
    “那就是不忙呗,我家呦呦,你侄女最近做了一种新果脯。”
    还指了指盘子里的几种果干说:“比你这些都不差,起码果子味浓浓的,甜味也是果子本身带的,你啥时候去瞅瞅,到时候弄到楼里来卖。”
    “行啊,我明儿就带人去。”
    沈知秋点头:“回头你要看过后感觉不错,也可以招人收,赶着还有硬柿子也做一些,柿子房县多的是。
    其实照我说,冬日年前卖最合适,肯定能比现在价格高。”
    “那为啥要我明日去看?”
    “这不是家里没地方放了吗?”
    接下来沈知秋和陈东家边嗑瓜子边唠嗑,把最近家里发生的事儿,差不多都讲了一遍,给陈东家听的一愣一愣的。
    “他沈兄弟现在已经这么有能力了吗?”
    “娘呀,原来这吃饭,是从户部吃了过来的呀。”
    从酒楼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手里还拎着陈东家给打包的一些点心。
    而唐家村的沈呦呦,正在看二虎哥拿过来的表格,今日开始收第一批柿饼子了,品相最好的装盒,四四方方的纸盒子,一盒装三十个柿子。
    收一批柿子结算一匹,今日唐家村的那些小子姑娘们,就整到了二三百文不等。
    连续还要收半个月,最少一个人也能挣三两银钱,这还是把唐家村东边的柿子林的柿子,也都摘了的情况下。
    至于沈呦呦给这么大劲,又是装盒子,又是在盒子上印花,印吉祥话的,肯定是没打算便宜卖。
    当然她也没打算卖出天价去,毕竟得注意影响,这就是个零嘴,她预备一盒卖二百文,二钱银子大概三斤多柿饼子,不贵吧。
    第一日收了正好一千盒,照这样十五天,刨除了给村里少男少女的银钱,他们自己赚两千一百两,
    至于纸盒子的价钱,那就是干草做的,不要钱,最多一百两给几个做纸盒子的哥哥分了。
    自己占三成,六百两,哥哥们,还有二丫姐和大丫姐,一个人能分五十两,不错了,一个来月的辛苦钱。
    当然,陈东家直接把柿饼子弄回去,卖出啥价格,那就不是她能管的了,
    不过自己会给个建议不要超过三钱银子一盒,他的赚头比沈呦呦这个挣三成的都多。
    二虎在旁边还告诉,准备出来了二十盒,要给国公府送去。
    这也是应该的,沈呦呦感觉他们和国公府的关系,就跟上供似的,有啥新鲜的都不忘记给送一份。
    不过,她还是没有忘记提醒道:“那工部的几个大人,今日走的时候一人送两盒,我瞅着为咱们家做饭,都累瘦一圈了。”
    “行,我这就去准备。”
    将心比心,这几个大人是真不错,就他们那作坊,本来都能提前完工了,
    可沈知秋又让他们在四进院的,西厢房里一层给搭建烤炉,这不是还要做压缩饼干吗?
    就是以后不给军中送了,他们也可以对外卖给那些,进了他们货跑远到的商会。
    至于东厢房是给哥哥们做塑料盒造纸的作坊,那种火炉子也得给弄好喽,一次性到位。
    村子里这几日,也开始招工了,唐氏一族的,比较有地位的一些老爷子们负责,他们自己村里的人,啥人品他们都了解。
    妇女们招工的,也是要麻烦里正媳妇窦氏,还有几位和花老太关系好的老太太。
    因着时间紧任务急,九族也没大整什么上梁仪式,就放了几挂鞭炮。
    至于那些服劳役的老乡们,大伙一商量,咱来点实惠的,走的时候一人送五斤粉条,二斤肉焖子,回家吃去吧。
    这就不老少,那可是三千人,一共成本要花上小二百两银钱。
    当然这钱沈知秋自己出,因为房子的红契是他的名字。
    说实话,花小二百两就换那么好的一个大五进院的作坊,真的血赚,虽然自己人给跟着忙活,中间也贴补了不少吃食,
    可建宅子的材料都是朝廷出的,他们也只自己做了塑料窗户,其他的别的一概都没花销。
    而且人家工部还讲究,院子里铺满了大石板,到时候做工肯定不会弄的黄土满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