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君子不能做的事儿还挺多。
作者:三各七   全家穿越:逃荒!还没金手指!最新章节     
    傍晚,沈知秋刚到家,下了学的小娃子们就直奔过来。
    沈鹿鸣大老远就喊:“爹!”
    沈知秋咧开嘴,张开手准备要抱自己儿子,结果他儿子直奔小红马:“烈焰,你回来啦,跑一路累不累?”
    伸手抱了一个空的老沈:“嘿,你知不知道哪个是你爹?”
    但这还没完,沈元宝也摸着烈焰的背给顺毛,还嘀嘀咕咕教弟弟:
    “这是小将军哥哥送你的马,理应就是你的,三叔骑一次应该给你一回钱。
    咱呦呦姐让人家给摘柿子还给钱呢,
    既然烈焰付出了劳动,自然也要获得报酬,
    但它是马不会花钱,你作为小红的主人,自然那钱就应该给你,你说哥给你分析的对不对?”
    沈鹿鸣摸马脸的手一顿:“对哦。”
    沈知秋原本都打算放过儿子了,赶紧给马拴好回屋。
    可听到这话,嘿,大的损主意多,小的还对哦!
    他把住儿子的小肩膀,认真的给算了笔账,从生你到养这么大,吃喝拉撒穿,外加上学读书,笔墨纸砚。
    到小红来咱家吃喝拉撒住,一日日所有的花销....
    “你记得长大还我啊!”
    三五句给小娃子们说的瞪大眼睛,一个个面面相觑:他们这么能花钱的吗?
    沈知秋这边乐呵呵的走了,沈鹿鸣却很生气,瞪了一眼沈元宝,心想:“咋自己还没得到报酬,反而拉了一堆饥荒?”
    他颠颠的跑到作坊工地上去,路过的,服徭役的老乡们,瞅见他还躲着走,生怕给他碰着。
    “四叔,四叔?”
    忙着指挥别人搭建烤炉的沈知冬,连忙出来:“咋啦,你到这边来干啥,都是干活的别给你磕着。”
    说这话还要去抱他起来,给送出去。
    沈鹿鸣小手手搂着四叔的脖子:“元宝哥哥说....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没一会儿,抱沈鹿鸣走出工地的沈知冬,放下他就在地上找了个棍子:“沈...元...宝...”
    好家伙,给干活的人都看乐了,一个追一个跑。
    沈元宝一路跑还一路叫嚣:“爹,你冷静,君子动口不动手...啊!沈鹿鸣,君子不言人之恶,你咋又告状,我一定要告知夫子....”
    沈知冬在后面冷笑一声:“你们夫子教那么多孩子,就你整日歪理邪说,让你读书为了明智通达,你全都用到了歪点子上...”
    干活的大伙表示:“还是得读书啊,要不说沈家这些娃子看着就比其他家的机灵,就是那个挨揍的,也说话一套套的。”
    另一人也说了:“嗳,你们听没听见,这君子也不好当,不能干的事儿还挺多。”
    引得一群人哈哈大笑。
    其实九族家里,几个老爷子老太太也在嘎嘎乐,原本都寻思自己搭钱,也给前面战士们做些方便吃的干粮,
    没成想,人家给出粮食,还给干活的开工钱。
    沈知秋对李静舒说:“媳妇,你负责管着做压缩干粮的,一袋压缩干粮三十块,那模具一下能压缩六十块,
    一日一人至少做五十袋,招收一百名工人,一个月能做十五万袋,够十五万大军吃一个月的了,”
    花老太也不忘记叮嘱:“三儿媳,你别那么实在,不能给十文钱工钱,要我说一半都不用给,咱家给出塑料袋了呢,
    你就给她们一袋开三文钱,一日她们能挣一百五十文,一个月四两半钱银子。这都能美死她们你信不信?”
    怕李静舒不听,老太太还告诉:“就那点活,对村里的女人不算事儿,谁家在家里还不做饭了,跟玩一样就干了,
    再说瞅没瞅见现在已经确定北边真要干仗了,这次朝廷没有征兵的消息,下次不一定就没有,咱家还给整个村子免了兵役徭役呢,已经够厚道了。”
    沈知秋琢磨琢磨老娘的话,很有道理!
    再算算,一袋三文的工钱,二文的塑料钱,一个月十五万袋压缩干粮,一个月媳妇能挣七百五十文。
    “媳妇,你听咱娘的就行。”
    但花老太又说话了:“那压缩干粮也得有俺乖孙儿的份吧?
    你们之前不是说那叫什么?对!叫专利钱。”
    李静舒翻白眼:“娘,您老人家是真赶时髦,放心我不会忘了您小孙女的专利钱。”
    “时髦是啥?”
    刚反问一句的花老太,又怕三儿媳误会:
    “不是俺老太太非得鼓动小孙女管你要钱,是呦呦打算买山头,前天夜里还偷摸这数钱呢。”
    李静舒当然不生气,婆母心疼自己闺女她有啥好生气的。
    不过闺女要买山头这事儿咋没跟他们说?
    想到这里又奇怪,忙活成这样,咋闺女还有心思惦记山头?
    又是两日后,一早上,刚给干活的徭役们分发完粉条肉闷子,送走他们,几个工坊的负责人,也拿着塑料喇叭开始招呼。
    沈麻子:“来塑料鞋底作坊的跟着我,我们一进院子。”
    沈知春:“塑料布作坊的这边,这边,别站错了队伍。”
    沈富贵手里还挥动着一个棍子,棍子上系着一块红布:“塑料棉作坊的这边这边,咱们三进院子。”
    老太太们也乐呵呵:“簪花小组的走走,咱们这回沾光,在高楼上做工,不但冬暖夏凉,还能看远山美景。”
    好家伙太热闹了,就跟集体过大年似的,虽然没有到人人都能进去做工的地步,但家家户户也有上工的。
    李静舒跟嫂子弟妹们安顿完那一千多名缝纫女工,就又急急忙忙来这边找她闺女,结果她闺女在新烤炉房里拿着喇叭喊话:
    “做的每一块饼干都是银钱,做得多挣得多,也别寻思着你们只干一个月,放心,就是一个月后,
    咱即便不给军队送了,还能拿出去卖给赶路的,你们尽管做,其他的不用操心。”
    回头看见她来了:“娘,喇叭先给你,我还得去广申爷家和孟爷爷家。”
    没错,村里也有几波人,现在粉条作坊,淀粉作坊,肉焖子作坊,差不多都换成了年纪大一点的奶奶辈,
    没办法,年轻的都得先让缝纫组的挑,至于像做粉条这种力气活也换成了男人。
    就说养猪大户唐广申都有点后悔了,就应该和孟家一起盖作坊的,可之前他也不知道能和沈呦呦合作啊,
    导致现在人家粉条和淀粉作坊搬家了,原来的旧院子留给了他做肉焖子。
    看着人家那新作坊,他属于忒眼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