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百折不挠,终能拨云见日!
作者:过关斩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最新章节     
    第187章 百折不挠,终能拨云见日!
    对于现场这些研究杂交水稻的科学家而言,张伟所说无疑是科幻电影照进现实。
    在此之前,想要提高水稻的产量、抗旱性、抗病性等性状,主要是靠人工选择,挑选更优质的植株进行育种。
    但这种育种方式无法跨过生物的自然生长规律,时间很缓慢,而且随机性很大。因为性状分离的原因,你无法保证优秀的植株,到了下一代依旧同样优秀。
    但有了基因编辑技术就完全不同了,可以直接从基因层面上改变水稻的性状,原本很多无法实现的构想,都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来实验。
    也就是说,杂交水稻的研究,从原来的研究植物,直接上升为研究分子生物。
    此时,会场内已然陷入到一片寂静当中,即便这里每个人都是杂交水稻的专家,可对他他们来说,张伟刚才所介绍的那些,的确是太过于超前了,他们一时间还没有办法消化这么多信息。
    这是一群还在使用传统授粉育种方法来培育杂交水稻的人,突然告诉他们,过去的传统人工选择育种方式可以抛弃了,现在能够用基因手段来直接改变杂交水稻的性状,他们的确是有些反应不过来。
    等于是让歼7飞行员坐进了歼20的座舱,即便是最王牌的歼7飞行员,也得琢磨琢磨仪表盘上的那些东西是干什么的。
    见到会场内的众人是这副反应,张伟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中国的杂交水稻有三代,第一代杂交水稻,就是当年袁隆平院士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在1973年成功研发出来的那一款。
    更高产、更抗旱、更抗病虫害,甚至可以实现无融合生殖,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且还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情况,针对性的对基因进行调整,有些地方天气比较干旱,就增加抗旱的基因;有些地方土质盐碱性比较强,就可以增加抗盐碱的基因。
    但有了这个基因剪刀,三五年就能搞出一个新品种来,科研效率可是成倍的增加。
    全国各地的土壤土质更是天差地别,土壤的类型、质地、养分含量以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完全不一样。
    小国地域狭小,全国可能就一种土壤,一种天气,报天气预报的时候一句话就能把全国的天气预报讲完。
    而如今有了基因剪刀技术,这个过程可能缩短到五年以内,实验室里完成基因编辑后,直接拿去育种,便能得到想要的品种。
    就比如第二代杂交水稻,从1980年开始研发,到1995年研发成功,一共花了十五年时间。
    想明白这一点后,现场这些杂交水稻专家可都坐不住了,他们的目光全都望向最前排就坐的老者,希望老者可以发话,立刻引进这种新技术。
    一个科研工作者的黄金年龄也就是三十年,如果不带团队的话,区区三十年的时间,顶多能研发出三四个品种的杂交水稻。
    就比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地势低平,土壤质地细腻,富含有机质,是典型的水稻土。
    当时袁隆平院士的团队,在海南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野败”,然后以此为基础选育出了第一代杂交水稻。可以说后来所有的杂交水稻,都是这一注野败的孩子。
    然而在2005年,第二代杂交水稻都还有改进的空间,张伟所说的这些东西,已然超越了这个时代的理解,真的有一种看科幻片的感觉。
    简单的说,就是选取优良形状的个体,对不同的基因型进行组合,寻找最佳的配对方案。这其中并不涉及基因编辑。
    有了这种基因编辑技术,等于是不需要一代代的去挑选优秀的植株,不需要去一代代的授粉和育种,只要待在实验室里,改变一下杂交水稻的基因序列,就可以研发出更优秀的品种。
    第一代的杂交水稻,比当时的普通水稻增产20%左右,这在当时而言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了。就这20%,便足以让很多家庭填饱肚子。
    在2005年,中国还处于第二代杂交水稻的研制阶段。
    1980年,国家开始研发第二代的杂交水稻,第二代杂交水稻是以光温敏核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稻,1995年研制成功,随后杂交水稻研究所有不断的优化,培养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品种。
    老者带头鼓掌,其他人也纷纷开始鼓掌,霎那间,整个会场内掌声四起,一片沸腾。
    一位工作人员来到张伟近前,开口说道:“张伟老师,院士想要见你,请你跟我来一趟!”
    一亩地多种几十斤大米,才能多卖几个钱?有这研发成本,我直接去外国进口粮食喽!
    未来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性状改善和抗逆性改变,用的都是基因剪刀技术。
    像是长江流域,土壤多为冲积土,这些土壤通常比较肥沃,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养分,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高产。
    直到2010年前后,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技术出现,大大的降低了基因编辑的成本,这才让使用基因编辑研发杂交水稻有了可行性。
    而当他们明白过来以后,那一张张惊讶和迷茫的脸上,纷纷浮现出了激动的色彩。
    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研发,始于2010年,当时申报的课题就是利用遗传工程雄性不育技术,研发新一代杂交水稻。基因编辑就是研究最基本的技术手段。
    而真正让三代杂交稻研发走上快车道的,正是基因剪刀技术出现以后。
    但第二代的杂交水稻的研制,还是使用的传统方法,基本还是靠一代代培养,选取人类所需要植株进行杂交。
    放在十几年后,第三代杂家水稻已经研发出来了,张伟所说的这一套,不过是入门级的介绍而已。
    片刻后,逐渐有人琢磨过来,彻底明白了张伟刚才所讲的内容。
    而在一些丘陵山地地区,比如东南沿海,土壤可能以红壤、黄壤为主,这些土壤相对较为贫瘠,养分含量较低,需要更多的肥料和土壤改良措施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在此之前,不是没有科学家想到用基因编辑手段去研发杂交水稻,但当时的锌指核酸酶技术太贵了,一次实验要5000美金,想要出成果,还不知道要烧多少钱。
    张伟刚才所说的那些,正是后世科学家们摸索出来的研究方向。
    甚至有可能研发出适应海水环境的水稻!
    这一点,对于那些小国来说,意义或许不大,但是对于中国这种大国而言,却非比寻常。
    不过老者还是带头鼓起掌来,算是对张伟的汇报,表示了肯定。
    ……
    此前的改进,是通过传统的方式,选择植株,授粉培养,逐渐改良出新品种,这个过程可能十几年。
    华北地区是黄土地,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当然这两个地方种的不是杂交水稻。
    相较于第一代杂交水稻,第二代杂交水稻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一种适合长江流域的水稻,到了东南沿海,就未必适合种植。而这时候就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改进。
    老者的表情则要淡然的多,他搞了一辈子的科研,经历过太多的大风大浪,见证过太多的风风雨雨。面对张伟画出来的大饼,即便是十分心动,但并没有表现出来。
    但大国不一样,相邻的两個省份,一条河流的两侧,气候差异都会很大,更别说是南北差异了。
    随着研究的深入,基因剪刀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科研人员也发现了很多基因剪刀的最新使用方法。
    “好,麻烦带路!”张伟也没有推脱,跟上那名工作人员,同时开口问道:“院士要见我,是不是对基因剪刀技术还有疑问?”
    “这我哪知道啊!院士没说,我也不敢问啊!”工作人员微微一笑,接着道:“等你见到他,应该就知道了。”
    张伟被带到了一个小会议室,里面除了老者之外,还有杂交水稻研究员的其他几位专家。
    “各位领导,我把张伟老师请来了!”
    “张伟老师,快请坐!”立刻有人招呼张伟坐下,然后给张伟倒了杯茶。
    张伟跟众人打了招呼后,便坐了下来,也没敢说话,毕竟老者都还没开口呢,他也只能像是个小学生,乖巧的坐在原地。
    老者仔细打量了一番张伟,然后开口问道:“张伟老师,你今年多大了啊?”
    “您叫我小张就好了,在您面前,老师这两个字,我可担不起。”张伟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我是1985年的,今年刚好二十岁!”
    “二十岁?这么年轻啊!看来咱们国家又多了个天才科学家啊!”老者一脸微笑,接着问道:“家是哪里的啊?”
    “我家是琴海市的,从小在海边长大。”张伟开口道。
    “琴海市?你们那里也有黑土地啊,加上光照充足,有利于大米的生长,就是土壤的盐碱性比较大。不过你们那里种植的主要还是传统水稻吧?杂交水稻好像没怎么种植。”老者开口道。
    “这我还真不知道,我从小是在城市里长大的,没在农村待过,我们那儿农村种的什么水稻,我还真没了解过。不瞒您说,我们这种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连水稻幼苗和韭菜,都分不清楚。”张伟回答道。
    “呵呵呵……是啊,你们这代年轻人啊,很多都五谷不分的!好在没有四肢不勤,江山代有才人出,还出了伱这种优秀的学者!”
    老者也笑了起来,他接着说道:“我听了你的报告,讲出了那么多研发方向,还以为你对杂交水稻非常了解呢!看来你只是功课做的充足啊!”
    “听说能来跟您汇报工作,我连夜准备了一些资料,到了飞机上都还在看呢!没办法,我对杂交水稻是一窍不通,只能临阵磨枪了。”张伟回答道。
    “可你这临阵磨枪,磨得也不错啊,还真把枪给磨出来了。而且临阵磨枪,都能做出这么精彩的报告,看来你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方面,也是很有天赋的!”老者接着道。
    “您可别夸我了,您要是再夸我,我尾巴要翘到天上去了!”张伟立刻说道。
    “就凭你刚才讲的那些内容,就值得夸!你也不用谦虚,天才嘛,很多都是样样精通的,像是钱学森先生,除了研究火箭之外,在文学、音乐、美术、建筑园林方面,都有很高的素养。”
    “我哪敢跟钱老比啊!”
    “得比!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老了,未来是靠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你们一定要做的比我们更好,要超过我们,一代更比一代强,咱们国家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嘛!”
    老者微微一笑,接着道:“说实话,听完你的报告,我是真想把你挖到我们研究所里来。可惜啊,你是清大的人,顾校长那边肯定不可能放人的!”
    “可别,您要真挖我过来的话,您这里的科研经费,肯定要打折的。”张伟开口道。
    “科研经费打折?为什么?”老者好奇的问。
    “实不相瞒,我现在是处于被卡科研经费的状态,只要是我负责的项目,一分钱的科研经费都批不下来。”
    张伟将拒绝外人署名,然后被卡了科研经费,连累着整个清大都受牵连的事情,简单的介绍了一遍。
    等张伟介绍完前因后果,老者脸上的笑容已经完全消失了,可以看出来,他对于这种行为,显然是极其厌恶的。但他只是长叹一口气,并没有说话。
    老者做了这么多年的科研,从最基层的农校教员,到最顶尖的国宝级科学家,当然也知道国内科研的一些潜规则和弊病。
    不仅仅是知道,他肯定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他经历过太多风雨,所以此时的他,听完张伟的讲述后,并没有表现出义愤填膺,而是陷入了沉默当中。
    反倒是张伟,依旧是一副乐观的表情,他接着说道:“咱们不聊这些不开心的事情了,我好不容易能见您一面,要不您赐我份墨宝吧!”
    “好!”老者想都没想,便答应下来。
    只见老者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大字“百折不挠,终能拨云见日!”
    ……
    丹尼尔斯是一位知名的知识产权律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便是他所在律所的大客户。
    如今这位大客户委托他,来遥远的中国,购买一种名叫“基因剪刀”的专利技术。
    对于丹尼尔斯而言,这真是活久见!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竟然要从别的国家购买专利技术?
    而且这个国家还是中国!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丹尼尔斯第一反应是查看日历,不是愚人节!
    世界上科技最强大的国家,竟然要从第三世界国家购买技术?而且还不是愚人节玩笑?
    即便是登上飞机,处在太平洋上空,丹尼尔斯依旧有一种感觉,自己是不是被什么电视节目给整蛊了?周围是不是有隐藏摄像机,正在拍摄自己。
    但除了自己之外,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也派了三位科学家一同前来,要是整蛊的话,再加上飞机的商务舱机票,这要是整蛊的话,是不是太下血本了!
    终于,飞机顺利讲座在京城国际机场。
    丹尼尔斯一行人刚下飞机,办完入关手续,还没来得及去取托运的行李呢,便被一名机场的工作人员给拦住。
    “先生,请问你是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谈判代表么?”
    “我是!”丹尼尔斯一脸警惕的望着对方,然后说道:“而且我是一名律师!”
    专门强调一下自己是律师,就是担心对方胡来。
    然而这位工作人员却非常有礼貌,他开口说道:“请跟我来,您可以走vip专属通道。”
    “走vip通道?”丹尼尔斯微微一愣,然后开口说:“我要等我的同伴一起。”
    “没有问题,你们都可以走vip专属通道。”
    丹尼尔斯虽然有些懵,但他并没有拒绝特权,有vip通道走,谁会去走常规通道。
    然而让丹尼尔斯没想到的是,谈判团一行人从vip通道出口走出来时,早有记者等在那里,然后立刻围了上来。
    “先生,你们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谈判代表么?”
    “你们是来清大,采购基因剪刀技术的么?”
    “请问你们为什么要采购基因剪刀技术?”
    “基因剪刀技术能给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带来多少提升?”
    “除了基因剪刀技术之外,你们跟清大之前,会不会有其他的合作?”
    有的记者提问用的是中文,而有的记者虽然用英文提问,但语法完全错误,发音也不标准,丹尼尔斯不断在没听懂和似懂非懂间来回拉扯。
    望着眼前这些记者七嘴八舌的提问,丹尼尔斯是彻底懵圈的。
    “我就是来买个专利啊,怎么刚到机场就给我来了个新闻发布会!这是什么谈判策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