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我要当编剧
作者:过关斩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最新章节     
    第194章 我要当编剧
    张伟对于《老无所依》的评价,传入到麦卡锡耳中,顿时当他觉得,像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一位心意相通的挚友。
    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欣慰,如同孤独的旅人在漫长的旅途中突然遇见了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这种相遇,宛如两条原本各自漂泊的河流终于汇聚,激起了深深的共鸣。就好比如同琴弦上的和谐旋律,是灵魂的交流,是感情的连接!
    这就是遇到知音的感觉啊!
    麦卡锡的心情不由自主的开始激动起来,望向张伟的眼神,也开始变得炙热。
    知音难求啊!
    张伟则继续滔滔不绝的念着书评,渐渐的从剧情讲到人性,然后又从人性讲到了哲学。
    “莫斯的妻子在面对死神时,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体现了自由意志和爱的力量,她的选择,选择,彰显了人类在面对生死时的尊严和勇气……
    警长在在职责与道德之间寻找平衡,试图在混乱的世界中维护正义。这凸显了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在面对选择时坚守道德原则。
    这也反映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困境之间的冲突,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正义和道德。
    小说里的人物做出的选择,都深刻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轨迹。这是在表达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主观能动性。
    张伟这边有条不紊的叙述着,麦卡锡却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那么我解读的,还算恰当吧?”张伟立刻问道。
    而如今的佩服,则是他发现张伟竟然如此的博学,那么多哲学家的理论,竟然脱口而出。别的不说,光凭对哲学的这份了解,就是很多文学家望尘莫及的,至少麦卡锡做不到。
    很显然,麦卡锡对于哲学的了解,并没有张伟说的这么透彻,也没有张伟说的这么的有深度,也就是说现在张伟上升到哲学程度的深度解读,完全就是在给《老无所依》这部作品贴金。
    终于,当张伟的解读开始上升到哲学程度时,诸如弗朗西斯-培根、勒内-笛卡尔、大卫-休谟、格奥尔格-黑格尔等一个个哲学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哲学理论,不断的从张伟的口中冒出,套用在了《老无所依》这部作品上时,麦卡锡也开始懵圈了
    “我们看的真的是同一部小说么?怎么我的作品里还有这么多哲学理论?照他这么说,我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是培根、笛卡尔、休谟和黑格尔附体喽?”
    其中还有很多看起来很荒诞的元素,以及异化体验,还有人物在冷漠世界中的挣扎,都反映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人生无意义、孤独和自由的思考。
    终于,张伟念完了整篇书评,对面的麦卡锡反倒是长出了一口气。
    “他还懂哲学!而且看样子是专门深入研究过的,所以才能懂得这么多。可他是个科学家啊!科学家不是应该天天跑在实验室里盯着显微镜耍试管么!竟然还有科学家研究哲学的!”
    麦卡锡的表情再一次发生了变化,由刚才的惊喜,转变为佩服。
    不得不说,魔鬼提供的这一篇书评,水平还是挺高的,要深度有内涵,要内涵有哲理,要哲理有深度。
    关键是张伟所说的这些哲学理念,套用在《老无所依》上,完全没有违和感,听起来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刚才的惊喜,是因为遇到了知音,张伟的解读正是《老无所依》的内涵,可以说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坎里,说出了他想表达的东西。
    “原来我写的这部小说,蕴含着这么多丰富的人生哲理!我写的时候怎么没发现啊!不过话说回来,他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下一秒,麦卡锡的眼神中却透出了一丝尴尬。
    可麦卡锡却又没办法否认,别人正跟你谈人生,谈哲学呢,这时候你反而说,我写的没啥深度,都是屎尿屁,那可不仅仅是打对方的脸,更是打自己的脸。
    得亏你哔哔完了,你要是再哔哔一会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真没想到,你仅仅是快速的看了一遍,就能够有如此深刻的解读!”麦卡锡忍不住称赞道。
    我在其中看到了在冷漠甚至充满敌意的世界中,努力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的追求。我觉得这部小说在鼓励我,寻找生命的意义,并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此时的麦卡锡,竟然不知不觉的陷入到了张伟的过度解读当中。而且越听,越觉得张伟的解读非常有道理。
    而且麦卡锡也不能说张伟是过分解读,那等于是告诉张伟,我这個作者还没有你这个读者有深度,这张老脸同样是没地方放了!
    你明明没有那么牛逼,可别人却把你夸的那么牛逼,这就真的尴尬了。
    更何况麦卡锡可是美国的文坛大师,说自己写的小说是没深度的屎尿屁?
    这就好比莫言说,自己写了一本《重生之实业大亨》,几十年积攒的声誉就尽毁了!
    “伱所解读的,正是我想在作品中表达,不夸张的说,你几乎将我想传达给读者的内涵,全都阐述清楚了!特别是其中利用哲学来解释人物行为逻辑的那部分,真的是完全契合了我的想法!”麦卡锡厚着脸皮说道。
    事到如今,他也只能赶鸭子上架,强行说“甚合我意”。
    “我也只是把我所理解的东西说出来,我的想法还比较肤浅,没想到竟然能得到作者的认可,真是太荣幸了!”张伟也开始了商业吹捧。
    “不不不,你对作品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深的层次,不夸张的说,你已经超越了99.99%的读者!”
    “99.99%?听起来像是想让我帮忙砍一刀啊!”张伟心中暗道。
    麦卡锡则继续说:“说起来,我要对你表示感谢,谢谢你能深入理解我的作品,能捕捉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和寓意,能感受到我所尝试传达的那些观念和哲理。
    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最完美的读者反馈!我甚至觉得,你不是个读者,而是个非常优秀的作家,可以一眼读懂一部作品的内涵!”
    “事实上,我真的是个作家!”张伟笑着说道。
    麦卡锡微微一愣,然后脸上挂起了微笑,他的第一反应是张伟在开玩笑。
    张伟则继续说道:“我写过一本冒险题材的小说,故事内容是探索古墓,类似于电影《木乃伊》那种的,这本小说刚刚出版一年,在中国的销量,已经破百万册了!”
    “销量百万?那在畅销书榜单上,也能排在前列了。没想到你除了是个科学家,还是个作家。不过很可惜,我不懂中文,否则的话,我一定会拜读你的作品。”麦卡锡露出惊叹的表情。
    “我最近也写了一本英文小说。”张伟说着,从包里面掏出了《饥渴游戏》的稿子,开口道:“其实我今天来拜访您,也是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指点!”
    “原来如此。”麦卡锡微笑着点了点头,却并没有马上答应。
    像是麦卡锡这种级别的文坛大师,找他来点评作品的可不在少数,但几乎所有人都被麦卡锡所拒之门外。
    他连媒体的采访都懒得接受,哪里会有闲工夫去给别人点评作品。
    物以稀为贵嘛,麦卡锡对文学作品的点评,含金量非常的高。
    如今面对张伟递过来的作品,麦卡锡原本是打算稍微点评一下的,毕竟眼前这位可是自己的知音,而且还很擅长“深度解读”。
    知音难求,会深度解读的知音更难求,这要是给张伟吃了闭门羹,以后人家不找自己玩了,那岂不是少了个知音?
    但当麦卡锡想起张伟刚才的“深度解读”时,却又不敢给张伟点评作品了。
    你点评我的《老无所依》时,都上升到哲学层面了,把培根、笛卡尔、休谟和黑格尔都搬出来了,轮到我点评你的作品,这要是不扯上几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尼采,那岂不是显得我很没有文化?
    万一我要是没有看出作品的内涵,没有看出其中的寓意,没有看明白你所要表达的历年,那岂不是很丢人?
    于是乎在沉吟片刻后,麦卡锡开口问道:“其实我对于中国的文化并不是很了解,而且我也没有去过中国,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恐怕很难对你的作品做出客观的点评!”
    这个借口找的很精妙,不是我麦卡锡没文化没内涵,而是我不懂中国文化,里子面子全都保住了。
    张伟则开口说道:“您误会了,我的这部小说,跟中国文化没有关系,我写的是发生在北美大陆上的故事,是一个西方世界的故事。”
    麦卡锡顿时觉得,自己被将了一军。
    一个美国作家,可以不了解中国文化,可还能不了解西方文化么?而且人家都点名了,这是发生在北美大陆的故事,就是你家里的事情,你还好意思说不了解么?
    无奈之下,麦卡锡只要耐着性子问道:“作为一个东方人,写出一个西方的故事,这可不多见,你的这部作品,是什么类型的?”
    “这是一部末日题材的小说。”张伟回答道。
    一听末日题材,麦卡锡瞬间支棱起来了!
    “这个题材我熟啊!不光熟悉,还很擅长呢!整个美国末日题材小说写的最好的,可不就是我科马克-麦卡锡么!
    专业是相当对口啊,这不是撞枪口上了么!别的题材我可能还要怂上一怂,可末日题材,我没有理由怂啊!”
    想到这里,笑盈盈的接过了《饥渴游戏》的书稿,开口答道:“我最近正好有时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就将这份稿子放在我这里,我会认真拜读的!”
    “没问题,稿子就放在这里,您慢慢看,我期待您的指点!”
    ……
    返回了酒店后,张伟再一次呼唤了魔鬼。
    “怎么,又要换书评?”魔鬼不耐烦的说道。
    “这次不要书评,我想要一个剧本。”
    “你要抄剧本么?这是打算当编剧啊?”魔鬼话音顿了顿,接着问道:“要什么剧本?”
    “肯恩兄弟拍摄的电影,《老无所依》的剧本,要详细一些的,有场景概念图,甚至连分镜头描述都有的那种!需要多少分钟的寿命?”
    “需要一千二百百分钟的寿命。”
    “那就是二十个小时?怎么这么贵?高考试题才六个小时的寿命,鬼吹灯一整套八本,也才十个小时的寿命,你这一个剧本,就要二十小时的寿命,你这也太黑了吧!”
    “如果是普通的剧本,的确不会这么昂贵,但你还要场景概念图,还要分镜头描述,价格当然就要贵很多的。
    你要知道,普通的剧本,基本只包含人物对话、独白旁白、剧情设定、角色设定而后场景描述,舞台剧的话会多一个舞台指示。剧本中痛处是不会直接包含分镜头描述的。
    但电影的分镜头描述是作品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都是导演或者分镜师根据剧本内容和创意来制定,这不是编剧的工作范畴。
    你要带有分镜描述的剧本,也就是需要编剧和分镜师两个人的工作成果,更何况还有场景概念图,价格当然贵了。”
    张伟觉得,二十个小时是寿命,换个剧本不太划算,于是开口道:“那你还是说说另外两个条件吧!”
    “第二个选择是,每天会睡足十四个小时,连续十天……”
    “第三个选择该不会是连续肾虚三十天吧?”张伟打断了魔鬼。
    “恭喜你,都会抢答了!”
    “能不会抢答么,这不就是鬼吹灯的双倍价码么!”
    张伟思量片刻后,开口说道:“这次我选择,每天会睡足十四个小时,连续十天!”
    ……
    傍晚,麦卡锡吃过晚饭后,闲着有些无聊,便决定看一会书。
    来到书房里,他猛然想起张伟的那份书稿,于是他立刻坐在书桌前,拿起书稿,从简介开始看了起来:
    “大灾变之后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分为12个贫困的行政区和一个富有的统治中心,各行政区的所有产出物几乎全部被都城搜刮走,而行政区居民只能换取勉强糊口的食物,这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啊!”
    光是这个设定,麦卡锡就觉得很对胃口,他翻开了第一章,进入到了《饥渴游戏》的世界中。
    “抓到一只松鼠换取面包,这段描述有点意思,虽然没有明确描写,但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的艰辛。
    抽签?贡品?贡品这个词,对于活人来说,一般可都代表着死亡啊!看来这个抽签,实际上是抽生死签啊!”
    很快的,麦卡锡就沉浸在小说当中。
    直到一个敲门声响起,才打断了麦卡锡的阅读。
    “爸爸,你还在工作么?”儿子的声音响起。
    “我在看书,你有事么?”麦卡锡开口问。
    “爸爸,你已经在书房里待了四个小时了,要不要出来走动走动?”
    “四个小时?这么快么?”麦卡锡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还真是四个小时呢!
    “不知不觉,就已经过去四个小时了,我甚至都没感觉,看来这《饥渴游戏》,还真是挺符合我的胃口!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真不愧是我的知音啊!”
    此时的麦卡锡,脑子里已经开始构思赞美之词,他决定写一篇点评,狠狠的夸一夸这本《饥渴游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