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安置钱父钱母
作者:芝麻要开花   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最新章节     
    钱小慧想着爹娘受的罪,又哭了。
    “好了,别哭了,娘同意的,孝顺爹娘,养老送终这本来就是作为子女的事情。今天你不来说,我也是要询问你们意见,看亲家是准备和我们一起住,还是搬出去另起房屋的。
    不管男女,都是父母辛苦养育了的,不能因为你出嫁了,我就不让你养育爹娘了啊!
    既然你们想搬出去,我一会去找村长,跟他商量商量,咱们在自家房屋前街做东边买一块地,把他们的房子盖在那,离你又近,方便你照顾,你看行吗?
    还有就是田,村里现在还没开始卖田,回头开始卖田了,咱们再买点,为了防止村里人说闲话,让辛百去出面买,然后让你父母种就行了。”
    钱小慧听着娘把一切都想好了,心里感动的一塌糊涂。
    “呜呜呜,娘,你太好了,我替我爹娘谢谢你,我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呜呜呜”
    “好了,好了,别哭了,我这就去找村长商量买地。明天咱们就盖房。你快回去给你爹娘擦药膏吧”。
    说着开始去拿大裘穿上,随后又带上帽子、靴子。就走了。
    钱小慧感动的哭着回去了。
    “小慧,你回来了,咋还哭了?要是你婆婆不同意也没事的,本来出嫁的姑娘,就不能这样的,你婆婆做的是对的,你可不能心里埋怨你婆婆昂。我看你婆婆是个好的,对你挺好的。我们在哪都一样的。”
    “娘,不是,我婆婆同意了,她已经去村长家里买地了,说是明天就盖房。我就是太感动了才哭的。”
    “你婆婆真同意了?”
    钱文镜有点激动,谁不想在女儿身边呢。
    “嗯,同意了,已经去村长家里,盖房子的地方,就选在我们前边那条街,最东边,这样咱们离着也近,回头村里卖地,就让辛百出面买了,再给你们种。”
    “这些都是你婆婆说的?”
    “嗯,她说的,爹,娘,这个药膏也是婆婆给的,治疗冻伤的,让你俩赶紧擦一擦。你俩先擦着,我先出去。”
    随后把药膏递给了爹娘就出去等着了。
    “小慧命好。遇见了好婆婆了。”
    “是啊,亲家母是个好人啊!咱俩以后也好好干,多攒点钱,给小慧,不让她难做,在婆家抬不起头来。”
    “嗯,咱俩都好好干。”
    赵远珍找到了村长,说了来意。
    “二爷爷,辛年今天去京城,遇见了小慧的爹娘,俩人穿的单薄破破烂烂的,在城门口等着施粥,一个个瘦的不成样子,他们村也被抢了,身上的棉衣服为了过河,也给人家了,啥也没有就这么在城门口。
    辛年看着才给带回来的。我想着给她俩在咱们村买块地,盖个房子,落户在咱们村,您看行吗?”
    村长听着,一时间唏嘘不已,他们燕山府那一片的村子,现在被抢的有两个了。他们村要不是赵远珍,也被抢了啊!
    “行,你对咱们村子的好咱们都记得,这事我能做主,你想买哪块地?”
    “就买我家前边那条街,最东边那块就行,这样两家离得近,也方便小慧照顾。”
    “好,那就那块,你想买多大的?”
    “买个3母就行。”
    “好,那我一会去给你量地,下午去府衙给你过户。就是这个户口,咱们村的户口是吴大人让直接办的,这亲家这个户口,不知道能不能让落户。”
    “户口我去办理就行,地您帮忙给办理了就行。”
    “嗯,那也行,走,我去找人量地。”
    随后拿着东西就找人去量地了。
    量好了地,做好标记。
    钱小慧去交了钱。
    这事赵远珍就不管了,也不是舍不得银子,主要是还有李志娟呢,就让小慧自己交钱吧。
    听说赵远珍下午要去过户,钱小慧赶紧去找张辛百,他在帮忙建造祠堂,还不知道岳父岳母的事情。
    钱小慧跟他说了她要给她爹娘买地盖房的各种事。
    张辛百表示支持,岳父岳母就媳妇这么一个孩子,他们养老是应该的。
    随后表示他下午就去定材料盖房子。
    俩人准备回去跟岳父岳母商量着盖个什么样的。
    “爹,娘,你们来了!我刚在村子里盖祠堂,才知道你们来了的消息,你二佬受苦了。”
    张辛百赶紧去见岳父岳母。
    “哎,辛百回来了,我都听小慧说了,不碍事的。”
    二老赶紧应着。
    这个女婿挺好,孝顺懂事,不是那小肚鸡肠的人。
    “爹,娘我下午就去买材料,我娘已经跟村里说好了。小慧买好地了,买了三亩。明天就开始改,咱们盖个什么样式的?”
    “买了三亩呢?是不是太多了?我俩有几分地就够了,这太破费了。”
    李钱氏觉得丫头这也太敢花钱了,买这么多,这得多收钱啊!
    “不破费,娘,剩下的你可以整个小菜园子,种点菜,还能养点猪鸡鸭等等的。”
    钱小慧觉得3亩盖上几间房子,再整个菜园子,这完全够用了。
    “爹,娘,你俩想想,咱们盖个什么样的房子?”
    “就盖2间简单的茅草屋就行,我和你爹住着就够了。一间做卧室,一间做厨房和堂屋。”
    “那不行,太少了。盖5间把,正房3间,两个卧室,一间堂屋,再盖两间厢房,一间厨房餐厅,一间当库房,再盖一个柴禾棚子。”
    张辛百帮忙出着主意。
    “嗯,辛百说的这个行,咱们就按照这个盖吧!”
    “不行,不行,这太大了,用不了那么多。就2间就行。”
    钱文镜觉得这盖下来得花多少银子啊!
    “爹,你就听我的吧,我去找我娘,一会就跟着去定材料,你们先休息吧。”
    说完怕他们拒绝,赶紧走了。
    “娘,你去过户吗,我也去,我去定材料。”
    “嗯,这就准备走了。”
    钱小慧追过来了,给张辛百拿钱,又嘱咐了几句。
    “给你钱,咱们盖普通瓦片的,用土砖就行,墙回头垒土胚的就行。”
    “嗯,好的,我心里有数,你放心吧。”
    随后跟着就走了。
    定材料的时候,瓦片定的普通的,地面和其他墙的主体也是土砖,前面的一面墙,想了想,定了青砖。村里人盖房的,墙面基本上都用了一面青砖,看着好看,他也不想他岳父岳母家盖的太不好,也买一面青砖的吧,三间主房,2间厢房。用的材料普通,只花了不到3两银子。
    掌柜的说一会就给送。
    赵远珍随后又带他去办户口。
    还是吴大人,这不是巧了吗!
    吴大人直接就给办了,就2人多户口,简单的。
    拿好新的户籍,赵远珍就去买些菜,亲家来了,怎么也得做点好菜。
    等到家,也要开始准备晚饭了。
    把食材都交给了钱小慧,让她看着做,多做几样,算是给亲家公洗洗尘。
    钱小慧接过食材,开始准备晚饭。
    她要好好的多准备几样,给父母好好改善一下。
    尽量做的好消化,还好吃的。
    等晚上开饭的时候,赵远珍还拿了点酒出来。
    准备给亲家公喝。
    让张辛百和张辛年作陪着。
    大家这顿饭吃的还很开心,刚开始钱父钱母还很拘束,慢慢的也好了很多。
    尤其是钱父,喝了点酒,也不那么紧张了。
    吃了饭,钱父钱母专门又感谢了赵远珍一次。
    要不是这么开明的婆婆,哪能有房子有地,又有户口的。
    赵远珍好好的宽慰了他们一番。
    他们就跟着钱小慧回去睡觉了。
    钱小慧那院有3个卧室,能住的开。
    小子衿也很开心,他很喜欢姥姥姥爷的,以前每次去姥姥家,姥姥都给自己做好吃的,姥爷还带他骑大马。
    第二天,早早的张辛百就带人过去盖房子了。
    没想到村里好多人也来帮忙。
    赵远珍本来还害怕村子人不愿意接受钱父钱母呢。这个时代的人,很排外的,就像他们村子,全是姓张的。
    但是大家以为的热情,跟钱父钱母打了招呼,就赶紧帮忙干活。
    青河嫂子人这么好,辛百又是好样的,他岳父岳母的事,大家可不是都得来帮着点了。
    那钱父钱母他们也是认识的,就是隔壁村子的,为人是老实勤快。大娘也是热情好客的,从来不乱嚼舌头,也是个本分的。
    村里虽然不愿意接收外人,但是他们俩有赵远珍对关系,还有他们本人也不错,接收也就接收了。
    以后就当一个村里的处长,也不会生出欺负人家的心理。
    就这样,在大家的帮忙下,又因为他家盖的房子少,一天半就盖好了。、
    要不是因为天气太冷,地基不好打,不然一天就能盖好。
    柴棚子也给搭好了。
    村里人走后,张辛百和钱小慧帮着钱父钱母收拾着,
    下午就去城里定家具,晾晒个几天,再烧着炕,去去潮气。这屋子就能住了。
    钱父钱母看着两天就盖好的房子。
    还是青砖的大瓦房,虽然只有一面,那也很是激动,以前他家的都是前面土砖,其他是泥胚子的茅草房子。
    这次沾了亲家的光。沾了女儿的光,竟然住上了青砖大瓦房。
    逃难以前,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现在户籍也办理好了,他们以后就是京城张家村的人了。
    跟姑娘离得还近,两个人心里觉得这辈子值了。生活又开始美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