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琐碎照料
作者:伟栋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最新章节     
    另一方面,回到襄阳后,刘备并没有立刻让张明返回他的府邸,而是邀约他在府内的书房见面。
    “知汉,快来坐。”他说道,长久以来,总觉对张明身边人的照顾不足。
    曾有月英、月儿的陪伴,最近加上孙尚香,让刘备觉得更加不够。
    “然而,月英和月儿热衷于探究知识,而于香沉迷于习武,对于生活的琐碎照料,她们并不能细腻到位,我始终为这事儿担忧。”
    “如今好了,听说曹孟德的大女儿也见过,确实是温雅端庄,具备了照应别人的品质,到时候我就放心了。”
    刘备这些话说出了他的真实顾虑,实际上也是为了避免张明有所误解或君臣间生分,所以他选择了坦诚相待。
    对于刘备的好意,张明自然感激涕零,他清楚,若不然,老刘永远都不会心安。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只见刘备竟然唤来了他那六岁的长子,而不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刘禅,因为那时刘禅还未出生。
    在这世上因张明的到来,刘备的妻子一直在身边,刘备的第一个儿子刘仁也因此存活下来。
    “仁儿,来见见吧。” 刘备满含父爱地看着儿子,示意他走近。
    张明恭敬行礼:“拜见公子。”
    刘仁那幼小的脸庞闪现一丝羞怯,慌忙回敬了一个礼仪。
    然而很快,他的眼中涌动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显然,他已经为今天的会面做好了准备。
    果然,刘备让刘仁落座之后开口说:“你知道一直很想跟着知汉先生学习的吧?”
    “正好,知汉今日在此,有一个请求,希望能让你,我儿刘仁,成为知汉先生的 ,不知你意下如何?”
    刘备一席话刚刚落下,刘仁立刻深深跪倒在张明亮眼前,坚决无比地说:“恳请先生收纳我为门徒,我一定用心敬奉您,尽全力服侍师傅。”
    此时,即使是城府深重如张亮,也被刘备的心思所震撼。
    ——拜师于古人而言,不仅是一般的师生关系,而是一种关乎身份与责任的关系。
    作为汉室的近亲,刘备对待子女拜师之事自然严谨慎重,这意味着一旦结为师生,便是长久的责任与忠诚。
    假使有一天,刘备登基为帝,刘仁作为皇子,那么张亮将成为他的国师,一生享受荣华。
    而诸葛亮尽管备受器重,却未被刘备要求为子嗣正式拜师。
    然而张亮明白,每一件事都有正反两面,他确实有些顾虑将来可能出现的政治竞争。
    他想到如果刘仁足够优秀,其他子女便不敢染指太子之位,这样的忧虑似乎也可以迎刃而解。
    面对这个难题,张明默然片刻后回应:“主公,此事并无为难,只是一时间有些意外,我刚才稍作愣神,希望主公不要介意。
    既然主公把此事交予我,张明定当不负厚望,好好教导刘仁公子。”
    张明亮下断言,因为忧虑不如预防,在这件事上绝不留隐患。
    刘仁若能足够出色,也许那些蠢蠢欲动的其他子嗣就不会有异心了。
    第十五章 反馈与启发
    可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张明确信,有他的教导,必定能够达成目标!刘备听见张明确肯指导自己最年长的儿子,自然是满心欢喜。
    如此一来,张明便将永生忠诚地追随刘备家族,这就是他不在意曹操嫁女的原因。
    “呵呵呵呵,好极了,太好了!”他笑道。”仁儿,尽管现在还未进行正式拜师仪式,但从今天开始,你要以师礼对待张知汉。”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刘备期待着。
    明显看出刘备对于此次刘仁的拜师学艺是认真策划的盛况。
    然而,张明也明白刘备的心情,他并未提出质疑,而是坦然接受刘仁的大礼。”既然仁儿已经把我当作师尊,作为老师怎能没有初次相见的礼物呢?”他对刘备提议道:“陛下,由于准备仓促,不知能否借用您的纸和笔一用?”
    刘备自然欣然答应,他对张明即将书写的内容更是好奇至极,二人都移步靠近。
    看到张明知汉挥毫泼墨,他就静静地念着那些诗词:
    “《论语规范》?”
    “总纲领部分……”
    每一句话落下,刘备目光犹如点燃的明灯,他意识到这是份前所未有的教育子女品德的文章。
    果真如此!《论语规范》从总述一路到剩余的学术内容,全文只有数千字,然而对刘备的影响却是如此巨大,仿佛让他陷入了一种入迷的状态。
    看着张明智在笔下的挥洒自如,他心中的震惊无以言表。
    内心深处的疑问自然涌现:“军师呵,到底什么是你不知道的?”
    他忍不住这样问道。
    面对表扬,张明明哲保身:“陛下谬赞,世间的学问浩渺,我怎能知晓一切。
    比如激励士气,指挥部队勇猛作战这方面,我远远不如陛下。”他的回答中充满了谦逊与清晰的责任感。
    一时间,君臣关系和谐融洽,刘备愉快的笑声响彻耳边。
    刘仁那幼小的面孔,也因聆听《论语规范》陷入了思索。
    此乃清人李毓秀之作,三言韵文结构,既易于朗诵,也便于理解。
    它是古代封建社会启蒙孩子的巅峰之作毫不为过。
    “知汉,这个赠予太大了!”他说。”这样的佳作应该让大家共享。
    知汉不仅智谋过人,学识渊博。
    仁儿能拜他为师,是无比的福分,请允许我表示一下敬意。”以刘备之洞察力,自然是看到了这篇文章非凡的价值,并不仅仅对儿童,他觉得自己身为成人均能从中获益。
    此刻,他已经开始设想全面推广《论语规范》的计划。
    思考越多,他就越兴奋。
    最后向张知汉躬身施礼,知汉赶紧还礼回应,同时提醒道:“既然陛下怀有这样远大愿望,明愿竭力配合,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待一切准备妥当,天下读者将不止于阅读这份《论语规范》。”
    刘备并未完全理解这话背后的意义,但明白只需耐心等待。
    因为作为他的谋臣,从未让他感到失望的,张明——张知汉就是这样的人。
    首要的是举行完毕这一重要的拜师礼仪。
    不可否认,刘备的工作速度非常迅速,仅仅三日后……
    在襄阳牧府举办的盛大仪式中,刘备的长子刘仁,在荆州诸多名门大家族的见证下,正式成为军师谋士张明知汉的徒弟。
    在公开的拜入门径之时,刘仁当众背诵起《论语规范》。
    荆州所有知名人士,世家门阀的代表,甚至连德高望重的经学家庞德公,都无法掩饰他们的惊愕神情。
    待刘仁把那篇文章全然默读完毕,坐在刘备身边的庞德公按捺不住问道:
    “玄德,你这孩子所背诵的这篇文章,究竟是出自哪位大儒的手笔?”
    显然,庞德公已经开始以能够创作这样文章的作者定为大儒之流。
    刘备看向喝茶的张明,笑道:“庞公,这《守则》,乃是诸葛亮特意赠予仁儿作为入门见面礼。”
    他们二人的话语迅速在大厅内传开,引发一阵阵涟漪。
    “哗!”
    “原来出自军师之手,真不敢相信,军师在这学识上竟然也达到了如此的高度!”
    “不错,如果不是熟知儒学的大家,如何能撰写出如此充满教导意义的文章呢?”
    “我记得,军师至今似乎没有后代对吧?那么这份礼物...这岂非意味着军师犹如神仙般超凡脱俗!”
    “......”
    众人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感叹不断。
    在一片惊讶之声中,典礼完美谢幕。
    而张明赠送刘仁的《守则》也开始在荆州的上层圈子广为流传,被视为世家贵族子弟启蒙的宝贵读物。
    就连老板曹操,办事的效率也非常迅速。
    出乎张明的预料,在拜师礼之后仅仅两天,
    迎娶和交付战马的队伍就早早来到了宛城!
    ---
    襄阳刺史府内,刘备正在与张明讨论嫁女及战马相关事宜。
    “恭喜主公,等这万辆马匹抵达后,子龙的龙胆骑可以扩展到五千兵马!”
    “听说护送马匹的将领是张辽张将军,曹操显然非常重视这场交易。”
    张明拱手祝贺,南部地区缺马但平地广袤。
    拥有这一万辆马匹后,刘备势力大增,短期之内再也不必担忧战马云端。
    刘备点头赞同:“确实如此,不过除去子龙外,另有一位统领骑兵的人务,不知主公找到合适人选了没有?”
    自从谈判完毕、协议达成,回襄阳的路程中,两人就已就未来的骑兵部队建设有过一番交谈。
    依据刘备军的配置,五千骑兵算一军编制,因此这批战马可以组建两个骑兵师,保持充分的灵活性。
    但张明对此一直保持含蓄,现在战马即将到货,刘备自然又提及这个问题。
    虽然现在刘备手下良将众多,但擅长统领骑兵者除了赵云以外,只有关羽、张飞和陈到三人。
    然而如今,关羽、张飞已经有完整的组织构架,按照张明先前的想法,陈到将来的目标可能是掌控刘备军中的白羽重步兵与重骑兵部队。